
1968年阿巧與先生共結連理,一起胼手胝足共同經營機車零件的生意,機車零件多而繁雜,舉凡各種機車型號及零件使用功能、引擎裡面的構造等,必須非常熟悉了解,才能夠適時提供客戶完善的服務,阿巧雖然不會騎車、也不懂修車,但在她用心認真的學習下,對機車零件嘹若指掌,能夠迅速的出貨和補貨,將機車零件店經營的有聲有色,成為先生事業最大的助手。
面臨無常 悲極無言
身為長女的阿巧,小時候必須照顧弟妹。婚後,幫先生打理事業,管理員工,造就她求好心切、得理不饒人的個性,相對於她的強勢,先生顯得溫和包容,先生對阿巧疼愛有加、百依百順,兒女又各個聰明乖巧,家庭和樂美滿,阿巧在左鄰右舍的眼中,是一個百分百幸福的女人。
沒有人能預知,是明天先到還是無常先來,1998年先生罹患口腔癌,醫生診斷是零期,阿巧認為治癒的機率應該很高,但一次又一次的治療,總共動了五次手術,沒想到,先生的身體不但不見好轉,反而每況愈下,看到先生被病折磨的形銷骨立,阿巧心痛如絞。
先生住院期間,阿巧每天在醫院與機車零件店之間往返奔波,最後她為了能夠全心全意照顧先生,決定將經營多年的機車零件店讓渡出去。未料先生還是不敵病魔,於1999年撒手人寰。面對人生的突如其來的驟變,讓阿巧陷入痛苦的深淵,無法自拔、悲極無言,她哽咽地說:「當時,我真的哭不出來!」

走出困境 做環保忘憂
先生在世時喜愛下棋,經常與朋友在店裏下棋,阿巧回想著,當時生意一忙,就會脾氣大發,對著他吼罵:「你只知道下棋,生意都不顧了嗎?」現在他人不在了,阿巧很後悔對先生發脾氣,早知如此就該讓他下棋下個痛快!
阿巧終日鬱鬱寡歡,自怨自艾,無法跳脫哀傷的情緒。隔壁賣菜的鄰居,看了心生不忍的對她說:「老闆娘,妳應該要走出去,看妳每天這樣不哭不笑,我們好心疼!」
弟弟吳福川也勸她:「不要每天在家裡面對姊夫的遺物,睹物思人,又沒有人可以談心,妳應該要換個環境!」
就在弟弟勸說下,阿巧決定離開長久居住的傷心地,搬到臺北市文山區,也在弟媳徐潤蓮的接引下,開始參與慈濟社區環保、巧藝坊的手工胸花製作,暫時讓她忘記喪親之痛,但每在夜深人靜時,憶及往日與先生琴瑟和鳴的時光,還是情不自盡的淚流滿面。
沉浸在淡淡憂傷的阿巧心想:「應該利用晚上時間去進修,不能再浪費時間胡思亂想。」因此白天去做環保,晚上去讀補校,她把時間排得滿滿的,讓自己不再想東想西的,心情也漸漸開朗了起來。
轉心境 悄悄找回幸福

回想以前直接又不客氣的個性,她笑著說:「如果現在遇到同樣的情況,就不會那麼率直了,應該會比較婉轉地告訴客人,安全帽的安全性價值比價錢重要。」
受證後,阿巧經由弟弟的鼓勵,在2006年承擔精進組功能幹事。為了勤務布達訊息,不會電腦操作的她,請志工宋美慧到她家裏,一對一教指導她學習電腦。對電腦一竅不通的她,用恆心與毅力克服,一個鍵一個鍵的摸索,現在她不只利用電腦布達訊息,還會透過電腦視訊,經常與加拿大的兒孫親情互動。
臉龐洋溢著幸福笑容的阿巧說:「可以看到孫子表情,聽到他們的聲音,看到他們一家和樂融融,我感覺好幸福!」揮去生離死別的憂傷,阿巧在慈濟找到快樂的泉源,幸福悄悄的再回到阿巧的身旁!【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謝志虹 臺北市文山區報導 2012/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