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期一個月的「駐校藝術家」,不但安排了講座、展覽與書法、繪畫工作坊,提供學生多元且豐富的學習管道,還特地開放給社區民眾來參與,一起近距離擁抱藝術。
水墨淡彩弟子規 倫理教條生活化
現任大陸鞍山師範學院美術學院的王登科教授,長年專研國畫及書法藝術研究,也曾應邀赴法國、日本等地舉辦書畫展,獲獎無數,還撰有多篇學術論文、理論研究等。王教授以《宋代社會生活與書法研究》為題發表論文,也曾任日本京都教育大學東洋史學部高級訪問學者,修習近代中日書法交流史的研究,更被遼寧省文聯評為「優秀中青年書法家」。
在慈濟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的安排下,王登科教授親自規劃「畫境文心書畫藝術展」,展出上百幅的作品。王教授將小學生朗朗上口的「弟子規」,搭配水墨淡彩的圖畫,讓倫理教條的文字瞬間生活化,令人耳目一新。

藝術就在生活中 開拓視野厚人文
面對高齡八十八歲的老人家,王登科教授仍展現十足的親和力,不失風趣幽默,擺脫一般人對藝術家嚴肅刻板的既定印象,王教授認為,藝術不是光鮮亮麗的商品與標籤,而是要回歸生活、豐富心靈。
王登科教授表示,駐校一個月中,除了上課,也創作了多幅花蓮的好山、好水、好風景,寫了好幾篇詩詞與文章,還完成了一百幅「畫說靜思語」原稿,採簡樸手法,以鋼筆、毛筆畫出呼應靜思語的圖樣。王教授直說,收穫滿滿、樂在其中,很開心能成為慈濟技術學院的首屆「駐校藝術家」。
慈濟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主任梁巧燕表示,首度邀請王登科教授來臺駐校一個月,讓師生更貼近藝術,引發極大的後續效益,也強化了通識教育的「非正式課程」。
未來,將持續推動駐校藝術家的計畫,引導學生明白藝術就在生活中,生活就是藝術。藉由人文藝術的推廣,來開拓師生的視野,涵育深厚的人文素養。
(文:葉秀品 慈濟技術學院秘書室報導201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