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濟大學醫學資訊學系陳永秩、葉倖玫、林姿君、何炘樺四位同學在黃聖方老師指導下,針對五十肩的病人,開發了「Kinect居家復健系統」,利用微軟的Kinect感應器裝置,透過紅外線深度資料,讓患者可以跟著電視做復健動作,不須配戴任何裝置,可增加病患的舒適度與接受度。
開發手機應用程式 網路搖控復健系統
現代人生活步調繁忙、工作壓力大,加上姿勢不良、缺乏運動等,容易產生肩頸痠疼、五十肩等。其中五十肩盛行率就約佔全臺人口的2~5%;以往其發生的年齡層多在五十到六十多歲之間,但近來罹患的年齡層有下降的趨勢。因此四位同學以五十肩為例進行系統開發,並請教雙和醫院復健科林立峯技術長和慈大物理治療系老師進行動作設計。
陳永秩、葉倖玫負責前端的復健系統,林姿君、何炘樺同學負責個案管理系統,透過Kinect感應器追蹤受測者二十個關節點,進行動作分析與判斷。考量到患者可能是老人家或是身體不方便,因此開發手機應用程式,讓手機透過無線網路遙控操作復健系統。
電視螢幕上一開始出現衛教宣導,緊接著受測者必須先進行個人化測試,營幕左方出現示範動作,受測者依照系統指示完成動作。從五十肩的基本復健動作「外展」、「外轉」、「外旋」、「前屈」四動作為例,病患跟著電視營幕指示做動作,如果動作錯誤,系統會直接以語音指正、並要求重新再做一次。
待動作正確完成,並達到復健師指定的次數後,才可以進行下一個動作。動作完成後,系統馬上將影像回傳到醫院復健師電腦,讓復健師隨時掌握狀況。
掌握病患復健療程 減少醫療資源浪費
與坊間的Kinect運動遊戲不同的是,復健系統增加了許多互動。四位同學花了一年的時間進行研發,一開始的構想只是讓患者可以在家跟著電視運動,後來考量運動最需要的就是要有同伴和鼓勵,因此增加了鼓勵語如「你很棒」等,以及醫院復健師的回饋。
林姿君同學表示,在設計復健師回饋時,原本是以文字回傳,後來發現很多長輩不會打字,改用錄影後,復健師可以用臺語與患者溝通,甚至加一點生活上的關心,都會讓病患更樂於復健。
就像是將復健師帶回家一樣,指導老師黃聖方認為,舟車往返對患者來說最為辛苦,所以透過網路讓復健師可以和病患進行溝通,排定專屬復健課程,掌握病患是否有按療程進行復健,患者也因為必須回傳復健情形而認真的做動作。
未來如果能將這套系統引進醫院,可以由醫院將相關儀器租給患者使用,或是利用智慧型電視、機上盒等方便患者使用。
雖然目前的系統只針對五十肩,但以相同的概念發展可以設計出更多種不同的復健動作,四位同學異口同聲的表示,這次設計出復健系統,最期待可以幫助病患持之以恆的運動減少疼痛,同時減少醫療資源浪費,讓每個人都可以在家運動復健。
(文:李家萓 慈濟大學秘書室報導2013/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