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科學系三年級也為蘇怡君舉行溫馨的追思活動,班導師彭致文語重心長地說:「無常是什麼?怡君媽媽給同學上了一堂生命教育,同學感動外還要提升自己,不要迷惘、不要翹課,好好把握身邊的人和珍惜時間」。
生活點滴在心裡 珍惜身邊每個人
蘇怡君到慈濟大學當懿德媽媽,承擔生科系影像紀錄的工作,幫孩子們留下記錄,用鏡頭陪伴孩子長大。陳姿伶同學說:「每一次慈懿會的時候,媽媽負責拍照,媽媽是打算說,等我們畢業的時候,要整合成光碟,給我們做紀念。」
追思活動上,播放怡君媽媽的照片,看到媽媽開朗的笑容,同學回憶起與媽媽的點點滴滴。每次家聚,怡君媽媽總會將一半的餐點分給坐在一旁的同學,游同學回憶說:「媽媽常說,多吃多長大!」天氣變了,怡君媽媽也會關心大家要多穿一點,她的叮嚀句句落在同學心中。

林同學追憶怡君媽媽的同時也警惕自己:「父母的身體也不好,應該要好好珍惜身邊每一個人。」在鏡頭後記錄下同學師長的身影,因此活動照片裡少有看到蘇怡君媽媽,生科系系主任邱淑君感慨地說:「雖然照片裡少有媽媽,但媽媽的身影卻是進入我們心影中。」
學習盡本份 不浪費生命
怡君媽媽的驟逝,帶給大家許多感慨,彭致文老師也給學生進行一場機會教育,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彭老師六歲時在家前的馬路撿未爆的鞭炮,因為太專心了,所以沒發現大卡車駛來,鄰居六十五歲的阿嬤看到了,來不及喊就把他抱起來,阿嬤被大卡車撞飛上天,從六歲以後,他覺得的生命不是他一個人的,對每件事都很認真嚴肅的看待,因此臉上的表情常是很嚴肅。
彭老師接著說,常常看到懿德媽媽們努力的想要拉近與同學的距離,帶著靦腆的笑容與同學互動,但同學常常是三句話就結束話題,雖然人與人的相處需要時間的累積,同學若能從每次的家聚中學習,對未來將會有很大的幫助。也希望同學從這堂生命教育課中學習如何盡本份,提升自己不浪費生命。
蘇怡君媽媽的大體捐贈給慈濟大學做為無語良師,包括曾國藩副校長、人文處主任林曉君以及慈懿會媽媽林勝勝,生科院和生科系師生們一同參加她的告別式。怡君媽媽雖然離開了大家,但她用心的教育,將會以各種形式影響著慈大的學生。
(文:李家萓 慈濟大學秘書室報導2013/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