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負責規劃的邱奕儒老師表示,森林不需要灌概,也不需要施肥,卻可以養活許多動物和昆蟲,所以利用森林的概念,建構一座可以生產糧食的農園,希望讓學生在動手做的過程中,學習尊重環境,同時也讓土地能永續利用。
送祝福給土地 一堂生命教育
慈濟大學校長王本榮和邱奕儒老師帶領著四十位學生種植果樹。開始種植前,大家圍成一圈,對綠生菌祝福,希望將感恩的能量帶進土壤中。王本榮校長表示,人類如果懂得感恩就不會去破壞地球,傷害生命,感恩的心非常重要,從如何來種植,如何來灑淨,再給土地祝福,給菌類祝福,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生命教育。
為了讓果樹長得更好,大家努力做好前置作業。位在宿舍旁一千多坪的空地,師生一起種下果樹。其中有不少學生是第一次拿起鋤頭、鏟子來栽種,心裡更是期待。慈濟大學學生呂佩芳說:「在澆水的時候,給它祝福,我就會跟樹說,希望你快快長大。」

實際執行理論 對土地更有感情
這座面積超過一千坪的食物森林,在師生的協力下,總共栽種了芒果、龍眼、芭樂、楊桃等數十種四十幾棵果苗,並在空地灑下豆科的種子球,種子球是以土和種子混合而成,目地是為了讓鳥不會把種子吃光。同學將種子球撒落在農場各地,每一個種子球都是一個希望,將在這荒蕪的土地上,滋養土壤。
邱奕儒老師表示,食物森林的概念分為支持系統和收益系統,支持系統像豆科植物,首先是用來固氮增加土壤的肥度,收益系統像是果樹等,有經濟效果,另外還會種地瓜葉,保護土壤在大雨時不會流失,在豔陽下水份也不會蒸發掉。食物森林的概念,就是要讓農園以最少的人力,達到食物生產萬物共生息的方法。
而同學透過參與,不只在課堂上學習生物或者植栽永續設計的理論,他們也可以實際來操作,他們對這塊土地更有情感。大家向這塊土地祝福,也許當果樹可以有收獲時他們已不在慈大,但希望學弟妹們可以享受到豐碩的成果,也在這片土地中感受到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力量。
(文:李家萓 慈濟大學秘書室報導2013/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