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從四得 獲專業
國際護理師節前夕,5月10日,慈濟技術學院舉行護理系第二十二屆加冠典禮,師長親手為二百五十位五專二年級學生戴上護士帽。「加冠」代表專業的認定,象徵學生蛻變為護理人員,再由羅文瑞校長、陳紹明副總執行長親自「傳燈」,期待護理精神薪火相傳,延續南丁格爾犧牲奉獻的精神。
恰巧,二十一年前的今天(1992年5月10日),也正是(當年慈濟護專)第一屆護理系加冠典禮。
學生穿著嶄新純白的護士服,在師長、親友、慈誠懿德爸媽的祝福聲中依序上臺,由護理系老師親自為學生戴上白色護士帽,見證踏入護理生涯的里程碑。當「護士荒」再度成為媒體焦點,一張張青澀的臉孔,懵懂眼神中難掩惶恐。
慈濟技術學院校長羅文瑞表示,不要怕挫折、不要放棄,只要把握每一次學習機會,面對挑戰、跨過關卡就是進步。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陳紹明表示,難得有這麼多師長、家人的殷殷期待,期許大家用心學習專業,內化人文涵養。
護理系主任羅淑芬強調,護理工作是價值的專業,並非價格的專業,期許學生勿忘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身為資深校友,也是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督導沈芳吉,更以「三從四得」勉勵學弟學妹,三從是從不喊累、從不喊苦、從一而終,四得則是得到快樂、得到幸福、得到感恩、得到價值感。

此次加冠典禮中,有十六位「男」丁格爾選擇投身護理。其中,宣誓代表薛諦謙,以前怕打針、怕血,到現在克服恐懼、對解剖與實作課程深感興趣,甚至主動到醫院做志工,體會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對於薛諦謙的堅持,家人與同學並沒有投以異樣眼光,反而,父母親覺得護理機會多、出路多,男孩子體力好,念護理更吃香,還專程從屏東趕來參與加冠典禮,以實際行動表達支持與鼓勵。薛諦謙強調,「其實,男生也有細心、用心的一面,我會拿出專業與勇氣,以視病如親為目標。」
設身處地 將心比心
為了留在花蓮,就近照顧罹患肺腺癌、正在接受化療的爸爸,並減輕家裡經濟負擔,阿美族原住民范仲萱,決定報考慈濟護理原住民專班,不但學雜費、食宿、書籍費全部免費,仲萱還把每個月領到的五千元零用金,全數交給媽媽。
范仲萱表示,從小深受家人寵愛,可說是嬌生慣養,不但常跟爸媽頂嘴、吵架,脾氣很壞、也很叛逆。不過,來慈濟讀書後,仲萱發現不是任何人都能包容自己,在校住宿後得學習獨立、懂得與人相處。老師也提醒,病人難免因身體不適而發脾氣,所以,護理人員更要有好的EQ(情緒管理),仲萱也把壞脾氣給磨好了。
其實,加冠不只是儀式,更是一種象徵。在范仲萱的認知裡,加冠典禮可是比結婚典禮還重要,因為結錯婚還可以離婚重來,但是加冠卻是一輩子卻只有一次。

然而,相較於其他同學都有爸媽陪同,范仲萱卻顯得格外落單,因為顧慮到癌末的爸爸,可能增加感染風險,也需要有人在一旁照顧,仲萱並沒有開口要求媽媽出席。即將踏入臨床見習的仲萱,已經比同年齡的學生,多了一絲柔軟與同理心,也更懂得護理人員應有的「設身處地、將心比心」。
在懿德媽媽的巧手下,從梳理頭髮到化妝儀容,慈濟技術學院護理系學生均以亮麗的面貌呈現,令眾人耳目一新。就連家長也盛裝打扮,媽媽戴首飾、噴香水,爸爸西裝筆挺,比起孩子的慎重以對,絲毫不遜色。不少家長都說,這是孩子一輩子才一次的加冠典禮,當然不能馬虎。尤其,看到加冠典禮的隆重莊嚴,彷彿原住民的成年禮一般,更讓家長印象深刻。
(文:葉秀品 慈濟技術學院秘書室報導 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