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校友 為典範
畢業生黃琦為當年第一屆學生下鄉服務的對象,如今也已坐在畢業生席位上聆聽學長姊的祝福。身為花蓮德武秀姑巒溪阿美族原住民的黃琦,國小時參加慈大第一屆醫學系在水璉舉辦的社區健康服務隊,國中時也曾到慈大圖書館接受大學生的課業輔導,今天他以醫學系畢業生的身分,在花蓮靜思堂參加典禮,並獲得體育成績優良獎。
黃琦分享,小時候的成績都是前幾名,因為班上只有四個人,高中畢業後,應屆考上了政治大學,第二年重考考上了臺灣大學法律系,但同時他也報考「衛生署原住民及離島地區醫事人員養成計畫」班,並決定選擇慈濟大學醫學系就讀。
穿上畢業袍,黃琦高興的表示,他是家族裡唯一的醫師,也許第一顆種子就是當初將醫學常識帶進部落裡的醫學系第一屆學長姊們,因為有感於臺灣婦科、外科醫師缺少,黃琦表示將會成為選擇婦科或外科醫師,回到花蓮服務鄉親。
王本榮校長致詞時表示,生命就像是一個圓,回到原點卻是另一個生命的起點,人生路上有風有浪,同學們要常常內省生命的價值。畢業典禮邀請各系所師長,親自為畢業生們撥穗,並上臺表演〈叮嚀〉,唱出老師對畢業生的祝福。
畢業生代表郭謹仁同學表示,感恩師長和同學四年來的支持,目前他已應徵並獲得前往柬埔塞的臺商紡織公司任職,主要工作就是推廣人文教育,他向所有的同學加油打氣,「慈大最大的競爭力就是我們的人文精神,大家要互相勉勵成為慈濟的延續。」

第一屆到十五屆畢業校友們遠從馬來西亞、中國、臺灣各地,返校參加畢業典禮感恩學校的栽培,祝福學弟妹們。(攝影者:慈濟大學提供)
利他精神 服務人群
慈濟大學畢業生在各個領域發展,各有成就。根據 104 資訊科技集團今年5月2日發布「大學就業率排名」,慈濟大學榮登為私立大學佼佼者。今年3月校友開始在網路上號召六十名歷屆校友回校,感恩慈濟的栽培。第一屆醫學系畢業生張懷仁鼓勵學弟妹:「慈濟給我們最好的禮物就是學會利他的精神,希望學弟妹們能傳承這一份精神,到需要的地方服務人群。」
慈濟大學師生演繹《父母恩重難報經》和〈跪羊〉,提醒畢業生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要感恩父母的栽培外,更要以自愛報恩,不要讓父母傷心。看到孩子由師長親自撥穗,來自雲林的塗爸爸說:「很感動,看到慈濟的用心。」尤其是歷屆校友們所組成的祝福團,更讓家長和畢業生們感受到像家一般的凝聚力,直說當初選擇慈濟是對的。
慈濟大學創辦人證嚴上人開示,校友們在不同崗位上,都是慈濟的後盾,大家學有所成為社會付出,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祝福所有的畢業生們未來的人生過得很紮實,要記得報答父母的恩情,對社會有貢獻。
最後,不管是臺上已經畢業十幾年的校友,或是臺下的畢業生們合唱校歌,畢業生因不捨而眼眶泛紅,校友們因感恩而熱淚盈眶,這個屬於大家共同回憶的校園,愛的循環生生不息,將繼續以「慈悲喜捨」校訓教育每一位學生,為社會人群付出。
(文:李家萓 慈濟大學秘書室報導 201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