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後下車的一位長者,一手扶著車門,一手扶著膝蓋,慢慢走下來,歡喜寫在微笑的臉上,她就是今年已七十九歲,人稱「班長」的環保老尖兵——楊日,也是這輛環保站人盡皆知的「五百歲環保菩薩車」的召集人。
從2010年慈濟人和環保站啟用至今,每週一、三與其他志同道合的老夥伴們會合由陳美月開車接送,包括楊日、羅錦絨、林陳梅、康說、劉彩娥、郭玉蘭、鄭麗美等一行七人,總年齡超過五百歲,大家常常戴著用回收的利樂包縫製的環保帽,及一顆顆清淨歡喜心,一起搭乘「五百歲環保菩薩車」到環保站做分類,如此來回奔波臉上卻總是洋溢著滿足的笑容,一點也不覺得累。
「班長」廣邀菩薩 善用身體使用權
楊日總是克服著腳痛,勤快地做資源回收,慈祥的容顏有著堅毅的性情,溫和的話語潛藏著一絲憂鬱,然而透露出的,卻是一顆堅定不移做到底的決心。
每天清晨7點半,楊日便到住家大樓「成大榕園」的守衛室旁整理資源回收,矯捷的動作,不怕髒、不怕臭,將住戶放置在回收桶內的物品,分類整理,用大袋子裝好存放在一旁的定點,慈濟志工陳力男會定時前往載回人和環保站。

二十四年前,先生往生,面對無常,倍感人生的無奈與無助,也是慈濟志工的妹妹楊貴花一路溫馨陪伴,邀約她一起做環保,從此讓她有了不一樣的人生。
單純的心,原本只想以善事善行,來扭轉乖舛的命運,增添孩子的福德,便開始利用下班時間及假日至妹妹居家前面做環保,愈做愈捨不得可用資源被浪費,便開始推著嬰兒車,戴著孫子,到附近商家、五金行、及後甲國中一一回收資源整理分類,總是懷著一份惜福愛物之心。
因緣際會,慈濟志工們得知楊日做環保的辛勤,也開始加入行列,讓規模日漸壯大。由於楊日沒有場所可以堆放回收物,就跟著慈濟志工們喬遷至小東市場,儘管當時的環境很克難,屋頂感覺隨時就會剝落,然而楊日相信「做環保,無煩惱」,以一顆堅定不搖的心持續護持著大地,轉眼間一步二十載。
茹素學佛 增智慧面對人生
82歲的羅錦絨,同樣是「五百歲環保菩薩車」的一員,二十四年前,她與楊日一同做環保,當時二人會共乘機車,不論在街道、學校或工地,不管撿報紙或挖垃圾,做得勤快也做得開心。羅錦絨說:「就算一個鐵罐,一根釘子也會停下腳步撿起來。」就這樣環保點從公園旁、住家前、監理站延續到現今的人和環保站,菩薩身形從不缺席。

「用心學佛、消業障,身體好、做環保,我就很滿足了」早晚課是現在錦絨每天必行的功課,期望自己菩薩道上,增智慧,環保路上,盡心力,當無常現起的那刻,能將心寄予菩薩,安然無悔,從容而去。
心柔手巧 善用資源結善緣
身為里長夫人的康說,開懷洪亮的笑聲,看不出已屆七十順心之年,常在社區里民之間,分享環保心得與慈濟善行,並以回收的牛奶利樂包,巧手製成環保帽、環保袋提供義賣或與里民結緣,令人嘖嘖稱奇。
以身作則的康說,懂得縮小自己,以柔和身段廣結善緣,也帶動大嫂郭玉蘭一起同行開心做環保。感動於慈濟志工奉獻的身影,也期許自己用心當下體悟學習,期待能早日培訓授證,廣邀社區會眾,共植福田。
「痛快!痛快!痛痛快!」一邊做分類,一邊揉揉疼痛的膝蓋,她們總是自我祝福:「勤做環保,膚慰疼痛。」希望身上的疼痛快快離去 ,走過七十、八十年的歲月,現在的她們掬一善念及一顆顆堅毅不搖的心,難行能行菩薩道上互相扶持。【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謝雅文 臺南市報導 201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