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體驗 豐富多元
慈濟技術學院於9月1日至12日舉辦「2013國際服務學習與人文課程」,共有五國九校一百一十六位姊妹校師生參與,全程以英語交談,再佐以中文解說。
長達兩週的課程中,慈濟技術學院特別安排豐富多元的文化體驗,不但寫書法、茶道、花道課,還首度嘗試自製中式涼麵、珍珠奶茶及包春捲,感受臺灣美食與風土民情。
甚至到環保站資源回收、到榮民之家關懷,不少外籍學生都說,與以往出國遊學大相逕庭,這趟富含人文素養的學習之旅,真是「大開眼界,名符其實」。
來自日本愛知學泉大學、大阪大學、韓國大真大學、中國北京大學、遼寧科技大學、廈門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鞍山師範學院、馬來西亞拉曼大學、泰國朱拉隆功大學的大學生,與慈濟技術學院學生年齡相仿,很快就打成一片,互動熱絡。
尤其8月才締結姐妹校的韓國大真大學,光報名人數就超過七十人,競爭激烈,最後僅十六位中文系學生脫穎而出。
能說一口流利中文的韓國學生徐尚碩表示,曾看過武俠片與古裝劇,對中文充滿興趣,首度來臺交流,對茶道課與靜思語感到十分新奇,沒想到茶道課也可以這麼有心境,而簡單的靜思語,竟然蘊含深奧的人生道理。

為表現異國文化的差異,課程設計與方向亦大不相同。靜思茶道講究的不是茶葉的品質,而是從奉茶的禮節,傳達彼此尊重的意涵,就連品茶也要分三口喝,藉此提醒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大陸鞍山師範學院學生曹筱表示,大陸注重的是泡茶的方法,慈濟的茶道則是以「心」品茶,傳遞美善訊息。
世界地球村 學生秀才藝
慈濟技術學院姊妹校師生很驚訝廢棄的寶特瓶,竟然可以變成毛毯,也親身彎下腰體驗分類資源回收的重要性。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學生Rutaiwan Noamphan表示,終於了解資源回收的重要性,回到泰國,一定要把正確的觀念傳遞出去。
日本愛知學泉大學老師鈴木石松,期待學生瞭解,其實有許多是可以回收的資源,並不是垃圾,更希望學生能投入環保的工作。
來臺交流之餘,姊妹校學生也不忘自我宣傳,來場才藝達人秀。各國學生無不使出渾身解數,像是韓國學生大跳江南「style」,馬來西亞學生教唱馬來文情詩,泰國學生秀民族舞蹈,大陸學生跳雲南傣族孔雀舞,日本學生唱流行歌曲,而慈濟技術學院學生,則回敬彈琵琶與原住民舞蹈,現場氣氛「HIGH」到最高點,彷彿置身於世界地球村。
擔任接待大使的慈濟技術學院護理科三年級學生許玉芸,翻開筆記本,密密麻麻寫的都是用羅馬拼音、注音拼湊而成的韓語發音,看見韓國學生能流利的說中文、英語,讓她心生羨慕,更有學習的目標與動力。

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陳紹明也表示,「愛」是人類的共同語言,珍惜這份難得的跨國情誼,就是大愛的表現。
自今年7月起,慈濟技術學院已有一百五十位學生以文化體驗、服務學習及交換學生等方式,前往美國、英國、澳洲、日本、馬來西亞、泰國等進行交流。學校不但鼓勵學生爭取出國機會,還補助家境清寒、成績優異的學生出國學習,既能拓展視野,又能增強自信心,更提升就業競爭力。
(文:葉秀品、廖婉如、陳雅柔 花蓮慈濟技術學院報導 201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