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待用餐」為弱勢民眾提供一餐溫飽,在飽足後,能有體力繼續迎接未來,愛心效應源源不絕!
領取餐卷 顧自尊
其實,早從今年九月開學起,慈濟技術學院也主動發起「待用餐券」,幫助家境清寒的學子三餐溫飽,至今已領一百三十四張待用餐券,還有不少學生自願省下買飲料的費用,捐款幫助更多同學,聚小錢行大善,化做愛的循環。
儘管清寒學生多以打工來賺取生活費用,但是,非得等到月底能領到工讀費。正值青春年少的學生們,礙於面子又怕他人同情眼光,往往不好意思開口借錢或求助,只好餓著肚子上課。
人事室主任蔡武霖表示,前福利社職員鍾慧美曾發覺學生神情不對、三餐不濟,便私下貼補費用,免費供學生吃飯。

得知學生窘境後,蔡武霖主動發起待用餐券活動,不但在辦公室外面,放置待用餐券供學生領取,還特地以靜思語卡片做為待用餐券,既顧及學生的自尊心,又能幫助孩子免於挨餓。
愛心總動員 人人有飯吃
校長羅文瑞十分贊同待用餐券的善舉,還特地請各班導師轉告,只要同學拿著待用餐券,就可以到學生餐廳用餐,完全不花一毛錢。
目前,待用餐券基金的來源,除了教職員主動捐款,連學生餐廳老闆蔡義芳還主動愛心加碼,捐出同等金額的款項,幫助更多清寒學生,甚至,非常低調、不願媒體採訪的資深慈濟志工蔡老闆,還把待用餐的總捐款(約一萬元),又全數捐給慈濟基金會,完全不納入營收所得。

雖然學校提供的待用餐都是素食,但是四菜一湯吃到飽、又附當季水果的自助餐,可是份量十足,沒有吃不飽的疑慮。若以一天三餐來計算,待用餐券的基金,足以供應一百三十二天,共三百九十六頓餐點。因為,學生在校內餐廳用餐,早餐只需十五元、午、晚餐也才二十五元,經濟實惠、物超所值。
尤其,不少學生得知待用餐券的美意後,主動省下買飲料的費用,自發性捐款幫助更多清寒同學。資訊科技與管理系四年級學生陳雅柔表示,若省下喝飲料的錢,可以幫助同學吃一餐,何樂而不為?
(文:葉秀品、廖婉如 花蓮慈濟技術學院報導 2013/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