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晦暗一角 點一盞燈
1月19日接近歲末年終之際,大林慈濟醫院同仁們,攜家帶眷、相互邀約,大人小孩二十多人,前往臺西鄉為一戶吳女士清掃家園;見到吳女士那如垃圾掩埋場般的廚房和房間,有多年打掃經驗的同仁們仍不禁大呼:「哇!那麼多年打掃下來,沒有遇過這番景象。」庭院中的垃圾,變得小巫見大巫。
住在臺西鄉的志工分享,四、五年前她們曾幫這位吳女士打掃,如今環境又弄得髒亂。住在隔壁與吳女士為妯娌關係的一位老婆婆,今日也來幫忙清掃,對吳女士充滿著不捨卻有著更多的無奈:「她是我先生弟弟的太太,從年輕時就會把撿回來的資源往屋裡堆,因為智能些許不足,也不懂得如何分類、整理,屋內東西愈積愈多;我常常跟她說要整理環境,她都聽不下去。」
吳女士原本有四個兒子,老二因車禍而往生,老大、老么因智能不足而被送往教養院照顧,而智能較好的老三,則北上工作幫人洗車;十多年前,吳女士的先生過世後,剩下她一人孤守在黑暗、髒亂的家,每日與散發著腐臭味的食物、垃圾、蟲子、蟑螂、老鼠等共居生活。
儘管外人看似髒亂不堪、難以忍受的「垃圾窩」,對吳女士而言,每一物品都是寶貝,不容許任何人整理、丟棄;因此,同仁們準備開始動手整理前,慈濟志工、同仁與她溝通許久,運用智慧直說要把她的資源用錢買下,像哄小孩般轉移她的注意力,連警察、村長都跑來協助半哄半威嚇,同仁趕緊趁機「闖入」廚房和房間,以接力、分工合作來把屋內所有的東西清出。
力行悟人生 見苦知福
雖然打掃過程臭味不斷撲鼻而來、陳年的汙垢泥濘、粉塵飄散、小生物亂竄,同仁與志工卻不受眼前境界懾服,能鏟、能搬、能掃、能洗、能丟、能回收……的東西一一處理;大人做勞力粗重之事,小孩則幫忙拿小東西、架垃圾袋,每個人各出己力用心投入。
「平常我們內科部比較忙,難得假日且有活動我就邀請他們參加,讓他們實地去看、去做,體驗一下醫療之外的事物。」今日,許多同仁都帶著孩子出來一起做,而賴俊良副院長除了邀約就讀高中一年級的小兒子參與外,也邀請內科部的醫師們參加。
「今天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讓我好震撼,覺得自己過得很幸福,要知足。」胸腔內科的陳信均醫師,毫無經驗的他,在賴俊良副院長一聲邀約下就參加,不畏之心令人肯定。
另一位心臟內科的簡振宇醫師,此次參加打掃也受賴俊良副院長邀約,更是自我承諾的實現,「上一次有打掃活動時我答應要參加,但後來有事而未履行,此次我決定要實踐諾言。雖然我是第一次參加打掃,見到這樣髒亂的環境有點害怕,但看到多位醫師們都這樣做就跟著做了,做了之後就不覺得有什麼。」
掃心境 照亮彼此心世界
志工與同仁們對吳女士的愛,不因女士不歡迎大家、頻頻對著大家唸不停:「不能丟,氣死我了。你要還我東西……」而放棄,反而激起大家「要給女士一個乾淨環境」的鬥志。
「阿桑,剛剛我們把您丟掉的東西,我去買一些回來還您,您不用擔心煮東西時沒得用。」為了不讓大家進房整理,吳女士堅持守坐在房門口;知道吳女士有一些情緒,品管中心的呂欣茹副主任與女兒特地到村上買了一些油、米、鹽、麵粉等日常用品回來安撫女士的情緒。

富有耐心、愛心的呂副主任,擔心吳女士整個上午說那麼多話沒休息,還哄著她喝點水。
今日所遇到的感恩戶,對許多有經驗的人來說,是最需要耐心陪伴的一次,然而大家秉持著眾生平等、無畏布施的心面對,幫她把環境清潔,並送給她乾淨的衣物、床墊、生活用品等物資,無不希望她能過著舒服、健康的生活。
在打掃告一段落,陳金城副院長代表大家要贈上祝福金給吳女士時,每個人圍在一起為她唱頌《無量壽福》,瞬間的她突然安靜下來;或許在她的生命中,不曾有過那麼多人為她祝福,而今日眾人的關懷令她感到手足無措。
此次的感恩戶打掃,對第一次或多次參與的同仁是個全新的成長及學習,儘管過程沒有那麼順利,但大家一同完成的成就和喜悅無以言喻,尤其見到吳女士有個清幽環境可以居住,大家的內心除了踏實還有安心。
(文:謝明芳 大林慈濟醫院院長室報導 201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