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拒吃檳榔三步驟 兒童踴躍來嘗試
為了讓學童了解吃檳榔的壞處與風險,慈濟技術學院護理系學生扮演卡通角色,教導「拒吃檳榔三步驟」(堅持拒絕法、轉移話題法、遠離現場法),並讓小學生輪番上臺示範,學童們爭先恐後、躍躍欲試。
護理系學生更透過海報圖片,秀出口腔癌的症狀和警訊,強調有嚼檳榔者得到口腔癌的機率,是不嚼檳榔的八十九倍。一張張口腔纖維化的照片,讓國小學童留下深刻印象,直說要回家告訴爸爸媽媽,不要再吃檳榔了。

3D眼鏡體驗酒駕 警惕效果佳
除了衛教宣導向下紮根,慈濟技術學院護理系師生,也為阿美族居民進行口腔篩檢、結核病篩檢、三高(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防治等,宣導主題與內容都貼近民眾現實生活,深受好評。特別的是,當居民首度戴上3D酒駕眼鏡,得想辦法取得平衡地走一直線,才發現真是不容易,終於能親身體驗酒醉後看到的視覺效果與直行的困難。
阿美族原住民莊芳香奶奶表示,體驗3D酒駕眼鏡才知道,喝醉酒還會把直線看成曲線,以後喝酒後再也不敢騎車了。靜浦國小三年級學生曾瑋玲也表示,原來喝酒後開車,連走路都無法走直線,要回家提醒家人,一旦喝酒後,千萬不能開車。
師生無私教刷牙 鄉親誠摯謝付出

尤其,慈濟技術學院護理系師生特地準備牙菌斑指示劑,在滴入口腔後,若牙齒越紅,就表示細菌越多。阿美族原住民張鳳妹奶奶表示,以前從來沒有人教過如何刷牙,現在才知道還有很多地方沒有刷乾淨,回家後要認真刷牙。
當地居民真誠的回應與肯定,讓慈濟技術學院學生深受鼓勵,儘管大家都只是學生身份,卻能略盡棉薄之力,發揮護理專業價值。慈濟技術學院護理系一年級學生李筱玫表示,很開心能發揮所學,提供護理服務,「預防勝於治療」,透過衛教宣導,改變居民既定觀念,傳達正確資訊,才能有效減少病患人數。
指導老師田培英表示,兩天一夜的衛教宣導皆由護理系學生一手包辦,從事前企畫到總採排,耗費一個多月,從中學到了團隊合作、相互補位。透過深耕部落,讓學生重新定義護理工作與價值,更希望學生畢業後,能回到部落幫忙族人,減少無醫村的窘境。
(文:廖婉如 花蓮縣報導 2014/03/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