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蜂窩性組織炎讓陳義雄的腳嚴重潰爛,還好北區人醫會每月的往診關懷,趕緊將他轉介到臺北慈濟醫院,防止傷口更惡化。基隆民眾陳義雄說:「等我好了以後,我要和曾師兄一起去做環保。」
人醫菩薩和社區志工攜手於第一線發掘貧病個案,而慈濟醫院做後盾提供後續完善醫療。像陳義雄這樣的團隊治療個案,是人醫會第二屆臺灣論壇分享的重點。
到位性醫療 醫療團隊齊付出
六家慈濟醫院和各區的人醫會分別報告各自在偏鄉、離島的醫療足跡,以及雙方合作的成果。這樣走入社區主動式的醫療關懷,讓首次來參加人醫論壇的醫界人士感受良多。
臺北馬偕醫院腸胃科主任朱正心說:「慈濟這邊的醫療都服務的非常到位,能夠真正精實的到病人身邊去服務,其實這種到位性的醫療對我們來講才是最需要的。」
強調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特色,讓與會學員們都印象深刻。在許許多多協助病患拔除病苦的個案中,也展現慈濟特色醫療,在臺灣醫界起了帶頭作用。
義大醫院社區醫療部部長陳文旭說:「把一個本來要鋸掉的傷口,慢慢的把它呵護到恢復,確實是令人感動,那我覺得這也不是一般醫療團隊能夠達成的任務。」
輕安自在 達身心靈健康促進

除了醫療成果分享,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也闡揚慈濟醫療健康促進的最高境界。強調醫療不只是醫病,還有預防、甚至是身心靈以及環境的淨化。
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說:「要素食、要環保,這都是健康促進裡面的要項,然後你要懺悔,你的心要淨下來,能夠輕安自在這就是心靈的健康促進。」
談醫療、說個案,這群人醫菩薩從分享的感動中,找到志為醫護的初衷,繼續承擔守護生命的後盾。
交流與體驗 精舍生活學專注
為期兩天的第二屆人醫會臺灣論壇在靜思精舍圓滿落幕,5月18日各區人醫會、六家慈濟醫院還有各醫界人士,兩天內的學術交流、精舍生活體驗,感受五味雜陳。
有第一次參與慈濟活動的大醫王,公立醫院以績效掛帥的經營模式,讓身為院長的王德芳有了新的醫療想法。臺北榮總桃園分院院長王德芳說:「提升績效以外,能夠分出一些心來關心這個世界,來關注這個值得關注的人。」
也有第一次從學員轉變成隊輔的身分,分享成長蛻變的感動。臺北慈院急診部醫師盧冠伶說:「可以把『藍天白雲』那麼深色穿成那麼淺色,都快褪色了,我想這個歡喜應該有保障在裡面,我想說我也要試試看。很高興我可以穿上隊輔的『藍天白雲』,其實當醫師不容易有這個機會,大部份我們都是穿醫師服。」
還有第一次出坡下田拔草,從過程中體會細心、耐心,也如同對病人的呵護。臺北慈濟醫院牙科主任沈一慶說:「我們拔草的過程中,事實上必須非常用心非常專心的,你才能拔(雜)草,而不傷到正常應該要讓它長出來的蔬菜。」

深入苦難 參與國際醫療
聆聽了大家歡樂又感動的初次體驗,證嚴上人用憶當年的心情述說年輕時堅持出家、創立慈濟的酸甜苦辣,期盼這些新發意的人醫菩薩,也能記得這次活動的感動,一起參與國內、甚至國際性的義診活動。
證嚴上人開示:「希望我們大家有了因緣可以參與人醫會,除了在我們臺灣的山上、鄉下以外,也可以出國,到了國際災難的地方為他們付出。」
收下上人給的祝福,資深帶新進,這群守護生命的大醫王和白衣大士,把感動化為行動,為臺灣的醫界注入慈濟醫療人文。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文:劉又榕、莊國雄 花蓮報導 2014/05/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