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為了讓受災鄉親經濟問題能夠穩定,政府安排八八水災臨時工的工作,讓大家清掃環境,確保收容中心的衛生。午休一個鐘頭,吃的是慈濟人送來的便當,但吃著飯時總想起家裡的狀況,雖然心酸,但還是打起精神面對生活。
體恤鄉親上工奔波 慈濟提供午餐
接近中午時分,在收容中心裡的霧台鄉大武村村民,用母語聊著天關心對方的狀況,在這裡白天年輕人大多參加了八八水災臨時工的工作,早上八點到晚上五點,要打掃附近的環境,中午的時候,才回來休息吃飯。從一開始撤村下來到現在,大家每天吃的便當,都是慈濟志工提供的,以工代賑的鄉親每天打掃工作也很辛苦,中午吃著便當,腦子想的卻是山上的老家,短短的午餐時間,心裡頓時沈重了起來。
收容中心裡,小朋友在阿嬤身邊吃著便當,小小年紀還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不過對正在當臨時工的受災鄉親來說,卻是五味雜陳,相當複雜。
奔波銀行繳學費 責任重大不覺苦

慈濟志工持續關心受災地區學生就學問題,在屏東分會接受受災鄉親的電話詢問,一一登記統計。除了先解決現階段,開學註冊費的急迫性;還有接下來中長期的關懷和補助,慈濟人的愛一直都在。
忙著打電話,忙著統計,就是不敢空閒一刻;慈濟屏東分會裡的服務中心,志工正以媽媽心為災區的孩子操心學費問題。 慈濟志工邱淑華表示:「現在第一個階段,就是讓孩子的就學沒有問題。中長期的關懷、補助,我們還是繼續在走,我們一直要陪到他們完全站起來為止。」
教育不中斷,才有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志工請了款,還要繼續到郵局和好幾家銀行奔波,想到災區的學子,深覺責任重大。慈濟志工林宛縈說:「我身上除了揹了錢以外,還有揹了很多小朋友們的希望。」

(大愛電視台 姜立文 張峻瑋 朱英彥 蕭見智 屏東報導 2009/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