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笑化尷尬 海外交流體悟多
來到緬甸,在慈濟援建的第一所希望工程──頂甘鐘第五中學,同學和孩子們互動,雖然語言不通,但微笑化解了第一次見面的陌生感。
分秒不空過,隔天(7/15)五十五位團員,兵分兩路前往丹茵鎮的四所偏鄉學校,發放制服和文具,雖然文具都是最簡單的樣式,但拿到禮物的孩子,個個都愛不釋手。
阿巒素小學生赤吳說:「我好喜歡書包和制服,因為舊書包用兩年了,每次下雨就會淋濕,讓書包裡的課本都破掉了。」另外潘測村學校學生杜亞左說:「這麼多東西,我最喜歡書本,因為書買起來很貴,今天拿到禮物很開心,感謝慈濟,以後要更努力讀書學習。」
越是貧困的孩子,越能懂得知足,這讓第一次體驗發放的技術學院學生,也有很大的感觸。
慈濟技術學院學生張可媺分享:「臺灣的小孩真的應該要惜福,不像這些地方的小孩子,只是拿到一個很簡單的鉛筆、橡皮擦 然後他們就會一直抱著,就覺得好開心喔,看到他們臉上那種笑容,就會覺得很感動。」
幸福的真諦在付出,一趟偏鄉的發放,讓臺灣慈濟技術學院這群學生,有了收穫,也要將愛散播出去。
暑期海外交流團 學生分享收穫豐
教師節前夕,慈濟大學和慈濟技術學院的學生,9月27日在靜思精舍和大家分享,暑假期間前往各國遊學交流的收穫。
慈濟大學學生李楷勳說:「我們是地球孩子,我們是一家人,更應該互相合作、互相協助,然後讓我們的愛繼續傳下去,讓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得到幫助。」
慈濟技術學院的學生,傳播慈濟人文,將兒童話劇,融入行孝、行善不能等的觀念,帶到東南亞國家,同時拓展學生的視野,心胸也變得開闊。
慈濟技術學院學生董卓語則分享:「我已經不只是舞臺上的一朵花,我還想成為生命中的一朵花,我要開的更燦爛,將這份感動帶給大家。」
一趟海外志工服務,學生更懂得知福惜福,證嚴上人期許年輕學子,人與人之間,彼此真誠相對。上人開示:「看到我們帶過去的人文,也看到他們的回饋那一種心得,看到那裡也有小孩子寫的祝福卡,真誠要跟你們當好朋友,我想應該在你們以為說,去走走看看就好,其實你們的活潑,你們的愛,應該就是留在他們的心中。」
從靜思精舍師父手中,接下結緣品,年輕人用感恩、學習的心助人,也將延續這份感動,邀請更多人投入服務。
.點選上方 觀賞影片.
(文:王慮綿、張義川、莊靜茹、劉泓志 緬甸花蓮報導 2014/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