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朋友們看得非常入神,不時被劇情逗笑而拍手叫好!不少家長也誇獎,兒童劇表演的成熟度非常高,且每個細節都能掌握自如,不斷追問,何時再加演?還建議慈濟技術學院,完全可比照專業劇團收費,願意付費再看一次!
不訓話也沒說教 兒通依然懂道理
劇情描述一群小螞蟻為了救受傷的媽媽,必須離家上山採藥。沿途碰到許多困難,在蝸牛、蝴蝶、烏龜、蜘蛛及小天使的幫助下,小螞蟻們團結合作,逐一克服困難。整齣兒童劇呼應了「只要有心,再艱難的事情都可以完成」的精神,既傳達正向思考,又兼顧了教育內涵與娛樂效果,寓教於樂,並非只是討好小朋友而已。
其中有一段劇情描述,螞蟻妹妹迷路了,螞蟻姐姐討論是該回頭找迷路的妹妹?還是繼續上山採藥救媽媽?臺下小朋友意見分歧,各持己見。慈大附小三年級學生張晏慈表示,應該先去找妹妹,因為媽媽有交代,要團隊合作。不然,就算救了媽媽,卻失去了妹妹,媽媽一樣會很傷心的。
整齣兒童劇用故事來呈現人生道理,內容精彩豐富,卻不訓話、不說教,還穿插許多兒童歌曲,不但小孩看得入迷,連家長也覺得,這是最好的生活教育題材。家長潘乾庭表示,孩子可以從兒童劇學到到孝順、團隊合作的重要。

演出學生全包辦 表演也可以成長
令眾人嘖嘖稱奇的是,小從服裝、道具,大到舞臺布景、燈光、音效,全由慈濟技術學院學生一手包辦、不假他人,而擔綱演出的學生年齡介於十六至二十二歲,包括護理、醫務管理、資訊科技與管理、行銷與流通管理、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從五專二年級到大學四年級不等,完全沒有戲劇相關背景。
慈濟技術學院校長羅文瑞表示,透過劇本的撰寫與編排,讓學生學習如何摸索文學語言來鋪陳戲劇張力;透過燈光布景、道具和戲服的完成,深入瞭解各種設計領域,更學會處理「異見」,折衷協調、凝聚目標與進度掌控。
特別的是,演出蝸牛的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二年級學生翁振國,格外珍惜重返舞臺的機會。曾罹患骨癌的翁振國,在今年暑假出國演出時,突然人工關節脫落,不得不緊急回國開刀,讓中途脫隊的振國耿耿於懷。能夠再次站上舞臺演出,翁振國深刻體會靜思語「不怕慢、只怕站」的意涵,只要不放棄,往前一小步,就離目標更近一步,遠勝過站在原地不動。
即便在兒童劇結束後,孩子仍圍繞在演員身旁,頻頻要求合照,參與演出的慈濟技術學院學生高興說:「我們好像超級明星耶!」慈濟技術學院人文室主任謝麗華說,在戲劇的排演過程中,同儕彼此督促與勉勵,讓學生們逐漸成長,簡直比老師的鼓勵還有效。尤其,觀眾的掌聲也讓同學增加自信,越顯成熟。
(文:葉秀品、陳雅柔 花蓮報導 2014/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