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前(2010年)當曾添祿將遺體捐贈同意書交給曾于寧時,曾于寧很生氣,也很捨不得;幾年來,常與醫學生互動了解大體捐贈,現在她很感佩父親的大捨精神,是給後代子孫最好的典範。
父親大捨精神 女兒驕傲
慈濟大學3月12日為2015學年大體解剖學課程舉行入殮、送靈、感恩追思暨入龕典禮。綿綿細雨中,解剖學科十二位無語良師--程大全、林慧如、勾光、王淑真、曾添祿、曹雯輝、李嶽、楊玉英、范揚旺、郭麗鳳、陳山吉、黃秀菊,在靜思精舍師父帶領下,慈大師長、學生和家屬過超過五百人,送無語良師最後一程。
往生後將身體「化無用為大用」捐給醫學教育使用,但對摯愛的家人而言,需要有大捨的勇氣才能完成親人的最後遺願。曾添祿的女兒曾于寧第一次看到父親所簽寫的大體捐贈同意書,她當場拒絕,後來由母親和弟弟在「家屬欄」簽名同意。
「父親生前很愛做志工,假日穿起藍天白雲就是他最開心的時候。」這學期來,曾于寧看到學校的用心,也從學生身上慢慢了解大體解剖的重要性,現在她很驕傲地告訴大家:「以父親為榮。」
妻子克服難關 丈夫陪伴
大體捐贈除親人同意外,也有許多外力因素等待克服。忍著病痛的林慧如老師,搭機二十多小時從美國紐約飛到臺灣,最後終於完成心願。林慧如老師的先生朱台柏說:「每一個老師的故事都很讓我感動,我很榮幸成為無語良師家屬的一分子。」

林慧如生前最愛做慈濟、講慈濟;她往生前,朱台柏拿著證嚴上人的照片,要她牢記在心裡,乘願再來繼續跟隨著上人。朱台柏和大家分享:「兒子和慧如一樣成為牙醫師,女兒也受證成為委員,繼承慧如的衣缽,服務人群。」
「心裡有千言萬語,想要告訴無語良師。」醫學系趙若辛同學專注地看著老師的靈柩說:「感覺昨天才剛啟用,今天就要送最後一程了。」趙若辛覺得林慧如老師就像在她在慈濟的媽媽,趙若辛與林慧如約定,「一定要好好用功讀書,將來遇到困難,會想起這段期間專心學習澄淨的心情。」
感恩追思典禮上,醫學系學生,學士後中醫學系,以及物治系一百四十四位學生向無語良師和其家屬鞠躬致敬。慈大校長王本榮致贈感恩紀念牌給每位家屬,入龕典禮由家屬和學生將無語良師的骨灰放置於琉璃骨灰罈,存放在慈濟大學大捨堂裡,記錄下每位老師大捨的精神。
「因為上人的智慧,推廣大體捐贈,讓解剖課程加入人文,很多無語良師都是慈濟志工。」靜思精舍德宇師父希望同學們將來學習他們的慈悲心,替病人拔除病苦,成為視病如親的大醫王。
(文:李家萓 慈濟大學秘書室報導 2016/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