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臺灣技職校院 獨獲教卓獎
慈濟科技大學校長羅文瑞表示,慈科大不但是宜、花、東地區唯一的一所科技大學,也是東臺灣技職教育的指標性學府。透過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獎助,可持續完善課程發展與品保機制、發展跨領域課程及學程、縮短學用落差、推廣原住民文化傳承等,也積極開發數位教材,讓學生能隨時上網學習,提升就業競爭力,更將成果與高中職夥伴學校資源共享,促進教學提升,共享、共榮。
慈科大2015至2016年度教學卓越計畫,以「大愛心希望工程」為主軸,打造以就業導向的「課程品管化」、「學習深度化」、「教學卓越化」、「產業融入化」、「校園國際化」、「輔育在地化」的東臺灣優質技職教育學府。除了致贈感謝狀給予各分項負責人,也特地邀請臺灣觀光學院主秘兼教務長劉家榛、佛光大學教務處林瑋琤、慈濟大學執行管考組組長徐小倩、專案助理毛秀玲與會指導。

到海外交流實習 學習不設限
學生最在乎的就是──就業銜接。慈科大主動與國內外各企業簽訂實習就業策略聯盟,已超過二百二十家,各科系學生可前往美國、日本、澳洲、新加坡中國大陸等實習機構,提昇實務能力,又能拓展視野。尤其,從2014年起,慈科大與日本愛知學泉大學簽訂「雙聯學位」,學生可以求學四年就同時拿到二校的學位證書;也積極與海內外學校,共二十七所姊妹校簽訂合作備忘錄與策略聯盟,遍及美國、英國、澳洲、韓國、日本、中國、馬來西亞與泰國等。
在2016年,慈科大有三十團二百九十名師生出國進行海外實習、國際學術與人文交流,有學分認證與抵免,還針對清寒學生提供全額補助。為此,慈科大安排英語強化課程,又增加第二外語,有日文、韓文、德文、西班牙文,再搭配英文拼字、英語配音比賽等,寓教於樂,提升學習意願,積極建構多元語言環境。
今年(2016年)暑假前往大愛電視臺節目部實習的資訊科技與管理系三年級學生陳淳鈺表示,踏入業界才發現專業能力還有待提升,也就要更用心在課業上;也發現職場上要的是團隊合作,並非單打獨鬥。
用三明治教學法 考照率亮眼
在教學部分,慈濟科技大學透過「三明治教學法」,結合大二的臨床見習、大三的業界交流,大四的專業臨床實習,也擴展現有「綠色創新產業學程」,跨領域結合管理學群教師及產業專家,讓學生學習最新企業實務知識及技能。

為了與大學同步、避免與產業脫軌,慈科大自2014學年度上學期起實施課程外審,預計三年內審查完成。同時,聘請業界專家擔任協同教學,開設實務連結課程。
無論護理師或醫事放射師執照,考照率都遠超過全國平均值,醫務管理系學生考取健康管理士證照,通過率也高達百分之九十六。在既有的三軌(導師、教師、學輔人員)輔導制度中,慈科大還有慈誠懿德會與同儕的陪伴,增加伴讀輔導,降低不及格人數,成績及格率也大幅提升。
屢榮獲國際獎項 師生優教育
在三創部分,慈濟科技大學共組成二十九支團隊,透過授權技轉、技轉作品與專利作品,獲得無數佳績,更建構了東部唯一的創客空間。從2014年起,連續三年在馬來西亞ITEX國際發明創新科技展,共拿下六金四銀三特別獎;2015第三十屆美國匹茲堡INPEX國際發明展,榮獲二金二銀一特別獎;2015韓國Wic發明展,榮獲一金;第二屆KIDE高雄國際發明展,也獲得二金一銅;2015第三屆國際醫學影像技能競賽一銀一銅,令人看見師生的創新能力。
身為原住民重點學校,慈科大不但鼓勵學生前往偏鄉衛教宣導,部落服務多達三十九場次,共有二千八百五十四位居民參與,也走訪十四個縣市、四十四個原鄉部落,完成四十三片耆老影音紀錄,更辦理原住民文化技藝傳承課程,既提升原住民學生自信心,也重拾部落文化價值。
在老師教學部分,鼓勵教師設計數位教材或專業教具,讓課程更生動,也遴送七位種子教師前往英國坎特伯里大學培訓,並透過教學專業社群或讀書會、教學助理培訓等,協助老師呈現更優質的教學品質。
面臨少子化的壓力,慈科大也與全臺三十四所高中職及專科簽訂教育夥伴關係備忘錄,一來教學資源共享,協助高職生專題製作;再者,也能吸引更多優秀學生選擇慈科大。校長羅文瑞感恩教職同仁的付出,未來學校將繼續努力,期許能成為東臺灣院校教學的資源平臺、技專校院的人文標竿,並追求卓越教學的教育典範。
(文:葉秀品、王上秦 慈濟科技大學秘書室報導 201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