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養觀念宣導 聽了也要實行
許多疾病的產生來自於不當的飲食習慣。近年來全球各地紛紛推廣蔬食理念,蔬食不僅能降低罹癌風險,且能減緩地球暖化。
課程開始,學員們神情專注的聆聽《人間菩提》證嚴上人的開示,影片中提醒眾人,天災人禍都來自人類的一念欲心,也期待人人都能齋戒護大地。
但怎樣吃才是健康的蔬食呢?戴著黑框四方眼鏡、長髮披肩的吳杏真問學員們:「是飛機失事可怕?還是十大死亡原因?」學員們異口同聲說:「十大死亡原因。」而蟬連三十四年臺灣人死亡原因第一名的是癌症,平均每五分鐘四十秒就有一人罹癌。
儘管人人聞癌色變,但卻很少有人真正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如外食、大吃大喝、高油高鹽等。根據最新調查報告,肥胖、不健康飲食和不運動成為了最新的罹癌因子。
精緻食品經加工 部分營養流失
一般人為了減重,常會計算所吃的卡路里,來達到減重效果,但所吃的食物卻不一定是為人體所能吸收的營養素,如:白米飯是主食,但白米是是脫二次穀以後的精緻米,營養價值已經減少許多,而真正有營養的卻是糙米再來是胚芽米,建議多攝取全穀米才是對人體最有益。

甫從銀行退休,立即加入大愛媽媽行列的謝雅珠,對這一堂課的分享更是稱讚不已,十分歡喜,做了三十年的慈濟會員,也對慈濟十分嚮往,雖然尚未完全茹素,但上完這堂健康飲食,她說:「人會老化,功能也會退化,如果一直去吃那肉類的話,對我們的身體也是一種負擔,自己也會思考是否應減少肉類的攝取。」謝雅珠更進一步表示,回家後也要將餐桌上的葷食慢慢用蔬食取代。
食物要吃它原來的形態,才能完全攝取足夠的營養,供應身體所需,以防各種疾病的產生,健康的飲食習慣和規律的運動,才是保持身體健康的唯一良方。
(文:莊雅雯 高雄報導 2016/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