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過身體 學到知識和無私精神
對於醫技系校友吳京玲和目前正在就讀醫學系的吳自強同學來說,慈濟大學不再只是他們姊弟倆學習專業知識的母校,而是家人長眠歸屬的地方。吳京玲就讀慈大時曾經和父親吳清國分享大體捐贈的意義和感人故事,父親非常認同,而後父親便簽署遺體捐贈志願書;待弟弟吳自強考上醫學系後,吳清國更堅定成為大體老師的意願。

吳清國老師樂觀爽朗,任職於水龍頭公司,從廠長晉升經理,縱橫商場數十載;因其外語能力極佳,成功帶領公司邁向國際。慈大醫學系陳侑群學生表示,這幾天上模擬手術教學課程,當身體累的時候,彷彿會聽到吳清國老師在耳邊叮嚀著:「你要努力學習。」此刻,精神就再提起來了。
透過家訪,醫學生們更深一層認識了老師,不只是從老師身體上學到知識,還包括學習到老師做人的道理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人文洗禮 親身感受到視病猶親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林小淳同學表示,曾經在美國學過胸腔引流手術,是處理血胸的病人的緊急救命手術,當時的學習只在乎有沒有插對位置,但這次因為家訪認識了老師,知道了老師的故事,不是只在意方法有沒有正確,更在意老師會不會痛,及對病人日後的生活會不會影響。

林小淳很感謝慈濟大學所提供的人文洗禮,讓他真正感受到「視病猶親」的含意,且讓他的技術更加進步。感恩追思典禮上,林小淳向所有家屬說:「老師將會影響更多人,他的生命會透過醫生的手流傳在世界上,他的奉獻會陪著我繼續奉獻給無限的人們。」
這次模擬手術醫學生和醫生共有七十九位參加,進行二十五種術式的學習。在感恩追思典禮上,由慈濟大學王本榮校長致贈每位家屬感恩紀念牌,所有醫學生們並於臺上誠摯地獻唱〈菩薩的化身〉,表示敬意。
慈濟大學模擬手術課程自2002年開始,將大體冰凍負三十度後回溫,除了沒有血液流動、心跳、脈博、呼吸與體溫外,組織器官皆與活體相同且具有彈性,全國醫學院只有慈濟大學有模擬手術課程。由於慈大醫學系改制成六年畢業,這次的模擬手術課程,首次有醫學系五年級和七年級生一起上課。醫系五陳柏威同學並表示,因為剛到醫院實習,臨床經驗不夠,透過這次模擬手術可以讓他們在老師身上好好學習,學習到很多未來會應用到的手術,他深表珍惜。
(文:李家萓 花蓮慈濟大學秘書室報導2017/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