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偏鄉弱勢學生 招募學生組志願團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為鼓勵各級學校及民間團體推動服務學習,每年辦理服務學習獎勵計畫,慈濟大學自2015年起連續三年獲得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服務學習獎勵之殊榮。何縕琪老師帶領學生投入花蓮地區國中補救教學和輔導,並參與社區活動以及國際志工等;釋純寬老師帶領學生到花蓮慈濟醫院心蓮病房陪伴服務,同時也帶學生到馬來西亞,日本等地學習,兩位老師帶著學生從教室走到社區,實踐服務的精神。

得獎人之一何縕琪老師投入慈大服務學習教學及社會參與活動近十年時間,開設服務學習課程,諸如「教育關懷與實踐」、「教育服務理念與實踐」和「慈濟人文暨服務教育」等,另外何縕琪老師也指導師培中心新苗志工隊前往花蓮偏鄉學校進行中學生補教教學暨課業輔導服務,期間亦招募學生組成川愛志工隊前往中國四川、甘肅等地進行海外人文教育服務活動。
何縕琪老師自2000年到慈大任教,開始關注東部的弱勢學生,何縕琪老師表示,自己的家庭經濟不好,當時接受很多人幫助,父親常常告訴他們有能力時一定要幫助別人回饋社會。因此,何縕琪老師特別重視偏鄉和弱勢兒童的教育問題。何縕琪老師覺得服務學習的過程可以看到大學生的轉變,他們因為辦活動而不斷學習激發潛能,因為走出學校而看到不一樣的世界,而被關懷的孩童,也因為有來自大哥哥大姊姊的關懷,找到一股向上的力量。
社會服務從做中學 修行即是在日常中
另外一位得獎人釋純寬老師自2008年在慈大開設服務學習課程,諸如「臨終社會工作」、「國際援助與社會工作」、「志願服務與慈善援助」和「悲傷輔導」等課程。釋純寬老師表示,服務學習的精神就是證嚴上人常說的「做中學」,同學從教室到社區了解如何將理論應用到生活中。

很多從事社工的同學都是想要幫助別人,但實際上在大學這樣的年紀,生命經驗中很少會遇到病老死,釋純寬老師帶領「臨終社會工作」修課學生到花蓮慈濟醫院心蓮病房關懷病友,當學生到醫院時會有很多衝擊,有些時候不只是要協助個案,還必須輔導同學的情緒,但同學透過這樣的接觸,面對自己,甚至發現自己所學的不足,有更多的成長。釋純寬老師的「國際援助與社會工作」課程也利用暑假帶領學生前往馬來西亞、泰國及日本等地深入在地增加服務學習的體驗。
慈大兩位教師積極用心投入服務學習教育多年,何縕琪老師笑說自己是雞婆的個性,釋純寬老師認為自己只是謹守上人說的「修行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兩位老師獲得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服務學習績優教師獎之肯定,此殊榮實至名歸。
(文:李家萓 花蓮慈濟大學秘書室報導2017/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