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領域組成團隊 影像辨識助產銷
拜耳創新獎自去年(2017年)9月開始徵件,針對三大類,人類健康、伴侶動物以及農業發展三大領域,懸賞創意,廣邀全臺好手參加,今年來自全臺各地共八十七件參賽作品,經歷三階段嚴格評選後,由十組競賽團隊角逐優勝,在1月26日頒獎。
陳俊伊同學目前就讀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碩士班,擁有強烈的創新創業精神,他邀集包括陳昕陽(住院醫師)、陳佑穎、賴宜均(臺灣大學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共同組成「你農我農」團隊,陳俊伊同學表示,家裡本身務農,凌晨就要起來做農事,知道務農的辛苦,因此產生想要幫助農民解決問題的想法,透過花蓮農改場的協助,蒐集農民遇到的問題,再詢問一些熟悉電腦資工的朋友,了解執行的可能性。
「你農我農」團隊,發揮創意利用影像辨識的技術幫忙計算栽種後預定的收成日期,與各地產銷班合作,可以利用此平臺讓其他在休耕的農民幫其他農民採收,避免採收期時無人力可以採收,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並運用機具租借平臺,使閒置的農機具能到最大效益化;最終整合消費者預售制度,提供預售服務,使農民可以事先評估收益避免產期太過集中時價格崩跌。運用影像辨識搭配深度學習做災害的評估,使未來在政府導入農業保險理賠的判定上可以有一定的理賠依據。
實做加實地考察 教師助學生獲獎
「你農我農」團隊運用這個創新概念,勇於挑戰拜耳創新獎解決在地農業發展問題,於拜耳創新獎中拿下中華區總裁特別獎。
陳俊伊表示,創新創業除了有好的點子外,也必須顧及到現實可行否,他有修慈大通識中心沈祖望老師開設的創新設計課程,獲得寶貴的經驗提供,像是如何在執行計畫前檢視每一個步驟,如何計算出獲利成本,吸引投資者投資,同時有機會到工研院實際參與機臺操作。沈祖望老師並提供伺服器空間讓他做資料運算,一起到鳳林實地進行農業考察,他覺得對於生涯規劃來說,類似這樣跨領域學習的課程是必要的。尤其參加比賽可以檢視構想是否完整,可行性大不大,透過比賽交流可以有更多不同的想法。
慈大創新設計課程沈祖望老師表示,陳俊伊同學本身有很強烈的創業態度,利用參加比賽累積經驗和學習,印象最深刻的是很少有同學會去詢問評審的意見,但陳同學卻會希望從評審意見中找到改進的方式,勇於挑戰學習。

(新聞稿:李家萓 報導:慈濟大學秘書室 2018/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