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濟大學模擬手術教學全國唯一,只有在慈大的醫學生才有機會在學生時就能在無語良師和醫師老師的合作下學習開刀房的專業技術。
3月模擬手術課程自3月15日到18日,讓醫學生們未來面對病人更有信心。醫學系七年級陳志昊同學說:「很驕傲我是慈大的學生。雖然已經在醫院實習,但在開刀房裡根本沒有機會拿手術刀,終於可以在這幾天的學習中,學習夢寐以求的中央靜脈導管置放,甚至拿起手術刀學習術式。」
八位老師獻身命 成就後進養才德
李森佳無語良師,六十五歲退休後,仍然致力於偏鄉義診,後得知玉里慈院需要外科醫師,在2009年重披白袍,是大家口中的「阿公」。即使在六年前,李醫師罹患肺腺癌第四期,治療期間仍持續門診、居家往診。他的女兒李孟芳分享,父親曾說過,要做到不能呼吸為止,還把他的身體捐給慈濟大學做醫學教育。李森佳醫師八十年的人生,參與義診的路程足以繞行臺灣十六圈,所留下來的醫者風範,將會永遠留在家屬和學生心中。
蔡通明老師多年前在女兒蔡麗華的介紹下認識慈濟,一直很欽佩證嚴上人一個弱女子,能把慈濟發揚光大。2000年慈濟推動大體捐贈,夫妻倆決定要簽署大體捐贈志願書,因當時民風較為保守,不是人人都能接受捐大體的觀念,兒子不捨,猶豫未簽名,夫妻倆就互相幫彼此簽署志願書。

女兒蔡麗華表示,父親中間搬了十一次家,但他一直妥善保管捐贈同意書,直到往生前,唯一心心念念的就是要找到的志願書,生病期間儘管胃口不佳,進食不易,但為了符合捐贈條件,他仍是勉力進食,維持體重,父親一生務農,自認為是一個很普通的人,對於往生後能夠捐贈大體,他覺得是這輩子最榮耀的事情之一。
感恩追思典禮上,由慈大醫學院楊仁宏院長致贈感恩紀念牌給每一位家屬,楊仁宏院長致詞,透過家訪,學生和家屬有緊密的連結,大體老師這幾天不只是以身示教,他們的精神更會讓同學了解病人和家屬的期待。
八位無語良師們今天完成了他們生前最後一個心願,由參加模擬手術課程的所有醫學生們獻唱〈菩薩的化身〉感恩老師們。慈大醫學系趙若辛同學相信老師們今天一定是陪著家屬和同學們,參加為他們舉辦的典禮,他也分享,這幾天的課程每天都很期待趕快去上課,一點都不覺得累,期許自己要多多學習,成為一個有能力的醫師,把病人照顧好,也希望老師的家屬們一定要繼續老師的精神,繼續精彩的人生。
(文:李家萓 慈濟大學秘書室報導 2018/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