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子力顯微鏡 多用在高科技產業
慈濟大學微生物免疫暨生化研究所劉哲文教授,2007年自英國回台,當時慈濟大學正在籌設生物醫學奈米實驗室,預備購買生物用原子力顯微鏡。李哲夫院長表示,台灣原子力顯微鏡的多用在半導體和材料業,很少人用在生物醫學上,劉哲文教授的加入,讓奈米生物醫學中心運作的更順利。
微生物免疫暨生化研究所劉哲文教授表示,原子力顯微鏡可以用來進行生物分子與生物聚合物的奈米掃描,活細胞與固定細胞的次微米與奈米掃描等,與電子顯微鏡最大的不同是細胞不需染色,不用冷凍,可以看到活的細胞表面如何作用,目前研究團隊運用在C型肝炎研究,奈米光媒殺菌等。
另外,由分子生物暨人類遺傳學研究所張新侯教授負責的活體光纖共軛焦顯微鏡(Cell Vizio),利用共厄焦插入實驗體體內,不需要殺死實驗動物,不但降低實驗動物使用量,同時也可以觀察活體生物的反應。例如將染色的幹細胞,注入活體實驗內,透過共厄焦,可以觀察到幹細胞如何在身體流動,對生物醫學的幫助很大。
慈大培養奈米科技人才 國科會肯定
多數人的觀念中,總以為西部的實驗設備一定優於東部學校,但慈大提供給學生最新穎的實驗器材,微生物免疫暨生化研究所劉哲文教授表示,該儀器非常實用,但台灣運用在生物科技的人不多,因此,曾經進行該儀器實驗的學生非常搶手,增加了同學的競爭力。
1月13日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進行東部奈米科技計畫實地訪評會,對於慈大培育奈米科技人才部份,給予高度的肯定,甚至期待慈大成為台灣的「貝爾實驗室」,為台灣產業訓練優秀的人才,進行前瞻性的科技研究。

(撰文者:李家萓 報導:慈濟大學秘書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