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彼此尊重 慈大學生與見晴部落教學相長
見晴社區耆老何寶樹指導同學如何將糯米放進竹筒飯,何寶樹說:「竹筒飯就是太魯閣族的便當,上山工作可以帶著走,吃完就丟,也不用擔心垃圾問題。」為了讓竹筒飯紮實好吃,同學努力的將糯米塞進去,不過桌上也有不小心掉出來的糯米;同學一粒一粒的撿起來,塞回竹筒飯裡,同學表示,現在海地的物價漲翻天,很多人都沒有東西吃,身在寶島台灣,更要感念每一分的幸福時刻。
只有在重要節慶,或是生日時家裡才會準備的香蕉飯,連社區裡的小朋友也迫不急待的跟在大學生旁邊一起學習。見晴服務隊召集人聶人豪同學表示,過去辦活動都是將漢文化和資訊帶給小朋友,這一次先讓大學生體會了解太魯閣文化,從過程中彼此尊重。
慈大醫學系見晴服務隊此行總共有56位學員參加,見晴國小一到六年級全部學生也只有57位,可以說是一對一的服務。課程內容包括有傳染病預防、繪本製作、性別教育、成人健診等。見晴國小校長賴世豪表示,慈大學生非常熱情,連續三年帶給小朋友健康又有意義的活動,從活動中教學相長,將這份對社會的關心延續下去,相信會帶給台灣社會美好的將來。

服務從尊重開始,家長、大學生和小學生之間的教學相長,讓見晴醫療服務隊獲得社會肯定,也獲得衛生署「2009年原住民及離島地區大專青年社區部健康服務營計劃」第一名。
(撰文者:李家萓 報導:慈濟大學秘書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