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條台灣河流故事 在慈大文化走廊奔流
《經典雜誌》2008年起從出海口到源頭,逐一上溯十二條台灣河川。《川流台灣:福爾摩沙水經注》總共記錄了包括濁水溪、大甲溪、烏溪、北港溪、曾文溪、二仁溪、愛河、高屏溪、秀姑巒溪、蘭陽溪、頭前溪、淡水河等十二條台灣最重要的溪河。每條溪河,經典雜誌編採同仁都親自登臨、實地踏勘,探查出它們的誕生、成長、人文與氣質。
濁水溪是台灣的重要米倉之一,沖積平原上的肥沃土壤加上溫和的氣後,最適合菜蔬的生長;牽動著台灣出口經濟動脈的是頭前溪,竹科的用水取自於它;稀有鳥類黑面琵鷺每年都到曾文溪口度冬;在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間,秀姑巒溪孕育縱谷好米…12條河川各有各的歷史和故事。

《川流台灣:福爾摩沙水經注》展以環境保護為宗旨、以文化內涵為核心、以人文關懷為重點,從最早原住民時代,日治時代,到國民政府。直到台灣經濟起飛...河川見證了歷史發展,也見證了人類破壞環境的悲歌,例如:二仁溪的綠牡蠣污染事件,盜採砂石、濫墾等。

(撰文者:李家萓 報導:慈濟大學秘書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