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飲食健康三要項:吃對東西、選對時間、用對方法
「食物供給人體養分,如果食物是一塊積木,那麼人體就像是積木構成的形體,放進什麼樣的食物,就構成什麼樣的身體。」許醫師一句話就點出飲食對人類的重要性。
曾是哈佛主治醫師的許瑞云醫師,目前任職於花蓮佛教慈濟綜合醫院。透過簡報,許醫師以「吃對東西、選對時間、用對方法」三大主軸,導正現代人在飲食上的通病。
許醫師表示,現代人吃進過多精緻澱粉與糖,導致血糖濃度普遍高於標準,像飯後容易昏沉,就是這類食品攝取過多的生理現象。血糖高也容易提高糖尿病、高胰島素血症、心血管疾病等罹患率,不可不注意。
炎炎夏日,來杯冰品沁涼暢快,小心紓解了一時的暑氣,卻一點一滴賠上健康!許醫師說,人本是恆溫動物,遇冷即縮,冰涼飲食違反生理機能在恆溫下正常運作的原則,建議盡量少食用。
達文西、愛因斯坦都吃素 打破奶蛋魚肉才營養的迷思
有人說「吃素顧健康,吃肉代價高」,其來有自。許醫師茹素多年,也推廣素食養生。她表示,人類疾病死因排名前三名都跟精緻飲食、動物性脂肪有關,而人工畜牧所產製的肉類食品多數含有高量的抗生素、生長激素等化學因子殘留,對健康也埋下隱形傷害。此外,海鮮、肉類的消化代謝時間是蔬果類的一倍,過多攝取自然會加速耗損器官機能,給人體帶來負面效益。
她舉例,如達文西、愛因斯坦等,都是著名的茹素者,還有一些人瑞級的長壽者也有相當高比例吃素或少碰葷食的例子。現代人生活富裕,飲食選擇多,不像過去農業社會物資貧乏,應該要打破奶蛋魚肉才有營養的迷思;只要選對方法與食材,吃得自然無負擔,就能吃出健康。
相信祈禱力量 心靈迎向正向
除了西醫外,許瑞云醫師也接觸中醫,進而研究自然療法、能量醫學等不同領域。許醫師表示自然界有正負能量之分,而身體會告訴你甚麼對自己是好的。好的消息會帶給大家正能量,犯罪、暴力等新聞會有負能量,最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能量氣場相連,因此許醫師鼓勵大家看好的電視,例如大愛台,也要相信眾人祈禱的力量,確實可以改變磁場。

不論從醫學、環保或人文的角度來看,素食確實有利於身體健康,也是力行減碳愛地球的表現,更是關懷生命的積極作為。因此,由慈大慧海社主辦,聯同衛保組、教學卓越中心、人文處一同舉辦的「素素」看,健康蔬食推廣系列活動,活動涵蓋「健康」、「護生」與「實踐」三大主軸概念,期許透過不同的面向,協助更多人創造健康喜悅的幸福人生,歡迎大家一起來參與。
(撰文者:吳雅萍 報導:慈濟大學秘書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