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近自然花草 園藝治療古來就有
第四屆園藝療法研討會受到花蓮地區朋友的熱烈歡迎,報名超過200位,其中包括護師、醫師、志工、教師、園藝工作者等。研討會邀請花蓮黎明教養院林木泉院長演講「園藝治療專業的發展」、奧地利Suanne Rieser演講「在奧地利園藝治療對難民的新潛能」,日本西村和雄「有機農業及健康」,日本菅由美子「戰後創傷的自然療癒」,日本常住良保「失能者的自然感覺與觀察」,美國Marni Barnes「覺知、壓力與自然療癒之道」。

勞作耕種建立作息 難民營穩定生希望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輕安居運用園藝療法,也有不錯的成績。輕安居張幸齡護理長表示,曾經嘗試在空中花園栽植果樹,不過因為日照少,沒有結果,但感受到病人的期待。因此,輕安居的同仁上網搜尋資料,如何不需要日照,利用照顧和收成的喜樂來幫助病人呢?最後他們找到了「孵豆芽」,每一位病友,照顧一壺綠豆,就像照顧植物一樣,每天都要給新鮮的水,病患為了等待七天後的收成,大家都非常小心,連回家都帶著孵豆芽水壺,病人笑容增加了,收成之後與大家分享,也很有成就感。
從種子變成花朵,果實,透過身體力行的勞動,人與植物產生了連結。

花蓮自然環境得天獨厚,這塊土地生活的人民幸福指數也比其他縣市高,今天由日本菅由美子代表亞太園藝療法協會,頒發證書給花蓮13位園藝治療師,並與在場貴賓合影留念;日本西村和雄特別提到,中國老子說師法自然,無為而治,人類對環境干預的愈少,幫助將會愈大。
(撰文者:李家萓 報導:慈濟大學秘書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