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物理治療系五位老師,親自為每一位大三學生別上實習名牌時,也象徵實習生終於能將三年的所學,應證於臨床實務上,學生們顯得既興奮又膽怯。因為,從7月12日起,學生將不再待在學校上課,而是實地到全台各地區域級以上的教學醫院,協助中風、脊椎損傷或發展遲緩等病患,從事物理相關治療。
面對長達九個月的實習時間,物理治療系主任吳育儒提醒,實習就是承擔責任的開始,學習態度也需從被動轉為主動,希望學生能像海綿一般去吸收、去學習,尤其,「沒有困難與挫折,就不會成長,千萬不要輕言放棄。」其實,各醫療院所的主管,對慈濟技術學院的學生,一直有不錯的評價,覺得慈濟的學生,除了專業技能之外,還有視病如親的人文涵養、為別人著想的善解態度,是可以被調教的學生。
以病人為中心 用心傾聽謙卑學習
今年即將畢業的大四學長學姊,甫完成實習,從各醫療院所回到學校,不但全程參與大三學弟學妹的宣誓授證典禮,也語重心長地提醒大家,「面對病患要有同理心、抗壓性,一切要以病人的安全為首要考量。」
即將前往振興醫院實習的物理治療系三年級學生賴威任表示,病人就是最好的老師,會謹記師長的叮嚀,用心傾聽病患的心聲。物理治療系三年級學生黃景珊也表示,會以謙卑的心態與積極的態度,去面對臨床實習的種種。
(撰文者:葉秀品 報導:慈濟技術學院秘書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