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多同學帶著興奮又擔心地心情前來參加,在師姊的帶領下一步一步學習包粽的技巧。經過師姊的解說後,同學們躍躍欲試要一展身手,但在包粽的過程中,同學們卻被糯米飯的美味所吸引,粽葉包好後不待綁好繩子,就開始打開粽葉大啖美味。許多同學都是第一次親身體驗包粽子,雖然依著師姊教導的步驟做,包出來的粽子卻都成了多邊形,無法看出粽子的外形,同學們紛紛直呼:「好醜喔!」。
公衛系陳淑媛老師以及醫技系林碧芬老師,每年都會也都參加,除了感受端午節的氣氛外,還能再熟悉、複習一次包粽子的技巧,雖然家裡不用包粽子,但經過多年的練習後,已經可以親自包出標準又飽滿的粽子。今年要畢業的一群學生還自備了一張「距離畢業四天」的卡片,與自己包的粽子合影,留下紀念的足跡。
粽香充滿兒時回憶 外地生有「回家」的感覺

此次活動也有許多來自不同國家地區的同學參與。馬來西亞的沈家俊同學,今年剛進慈濟大學就讀,他說馬來西亞也保留了許多華人的習俗,自己家中所吃的粽子都是阿嬤親手包的,今天能夠在師姑的指導下,學會了包粽子的技巧,將來熟練後回到馬來西亞,就可以幫阿嬤一起包粽子。
兩位大陸福建中醫學院的交換學生,她們一邊包粽子一邊分享福建地區的端午習俗,當地和台灣一樣有划龍舟、包粽子的習俗,家裡也會掛菖蒲,但除了將菖蒲懸掛在門口外,也會懸掛在窗戶及投到屋頂上驅逐邪氣。特別的是,當地會將煮熟的蛋以及樟腦丸,放在袋子裡讓孩子掛在身上。
公衛系的陳天豪同學在參加活動後,感受到現場充滿了一股濃濃「家的感覺」,這場景讓他想起了阿嬤包粽子的情景,因為小時候阿嬤會特別準備熟糯米,讓他也有參與的機會,今天參加包粽子的活動,讓他有回家的感覺。
(撰文者:慈濟大學人文處 報導:慈濟大學秘書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