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的能源多採用石油,既浪費又不環保,所以,各國積極推動再生能源,以風力、太陽能等來替代。尤其,許多資源都能再回收利用,像慈濟以保特瓶做成毛毯,鋪設連鎖磚可儲水等,在老師的帶動下,國小學童親自走一趟校園,瞭解雨水回收槽、太陽能板路燈等用途,親身體會綠建築的優點。
環保遊戲創新意 學童大開眼界
持續推動環保的慈濟志工,強調「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心」的道理,特別使用七十幾張廣告紙,經過重疊、剪裁後,繞成一圈圈,瞬間可拉長到200公分,比一個人的身高還高,令小朋友驚呼連連。尤其,國小學童還親手將喝完的養樂多瓶,打個洞、穿上線,就成了免費的傳聲筒。小學生拉著罐子,撐緊繩子,嘴貼著瓶口,試著將靜思語傳遞下去,比賽誰先完成。小朋友不但認真地聽,還打暗號提示,甚至互相觀察其他隊伍,以免有作弊嫌疑。
這都是五、六年級生(意指1961-1980出生的人)最熟悉的遊戲,也是當初物質生活匱乏時,運用回收物的創意巧思。然而,對現在的學童來說,任何玩具均是隨手可得,玩壞了就丟,壓根沒想到回收物也可以能玩。透過玩樂中學習,這些古早童玩,不但讓學童大開眼界,也鼓勵孩子發揮創意、珍惜資源。

生活教育大智慧 珍惜資源護地球
在推動環保意識外,營隊也不忘強調生活智慧的啟發,除了用餐的禮儀規範、正確洗手的方式、省水大作戰等,也讓國小學童動手拿針線,縫紉護腕娃娃。國小學童拿棉花填塞,調整娃娃的蓬鬆度,只見一個個認真的神情,難掩新鮮感。原來,大部分的學童都沒拿過針線,第一次碰針線的國小三年級黃哲鴻說,「平常媽媽都不讓我碰針線,深怕會危險。」其實,只要在安全的環境條件下,適當地讓孩子去承擔與學習,不也是生活教育的一環嗎?
北埔國小三年級的李烝祺表示,「營隊好好玩,學到好多知識,我昨晚上床睡覺,就一直期待今天的課程。我最喜歡省水大作戰的課程,知道要節約用水,不然以後就沒水可喝,也沒水洗澡了。」慈大實小三年級的王瑞彬也說,「最喜歡真心護地球的遊戲,讓我知道大自然的力量,要更加愛護地球,不然我們就沒地方住了!」中正國小三年級的莊育涵說,是媽媽提議自己來參加,原本以為活動很普通,沒想到蠻好玩的,很期待下次的營隊。
(撰文者:陶若竺、張九驊 報導:慈濟技術學院秘書室 201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