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分男女 十大癌症死因第三位
楊姓老阿嬤在一年多前被診斷出在肛門上方三公分處有環狀直腸癌,聽說手術要連肛門一起切除,阿嬤直呼不要。她說到這把年紀了,她寧願死,也不要手術、挖掉肛門。家人拗不過老人家,只能把她由醫學中心帶回家。抱著姑且就醫的心態,又帶著阿嬤來到住家附近的大林慈濟醫院,找大腸直腸外科徐大聞醫師看診。
徐醫師經過指診,發現阿嬤因為腫瘤向下沈降,有輕度的直腸脫垂現象,腫瘤應該在肛門上方六公分處,有比較大的安全距離,經徐醫師施行腹腔鏡低前位切除術,順利將阿嬤的腫廇摘除,且保留下肛門。
由於飲食西化、加上現代生活的壓力,台灣發生大腸直腸癌的比例逐年上升,到近年不分男女,已經穩居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三位。直腸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存活率其實逾九成,但因為以往採用的腹部會陰聯合切除術,往往會連同肛門一起摘除,讓病人自我形象完整性嚴重受損,拒不治療,或在術後發生憂鬱、乃至自殺案例時有所聞。
徐大聞醫師指出,大林慈濟醫院引進直腸癌微創手術二年多來,治療過約二百多人,治癒的病人九成以上都沒有摘除肛門,是這個手術最大的優點。醫院在傷口感染率、保護性造口比率、犧牲肛門比率及腸子吻合處洩漏發生的比率等四個指標上都有很不錯的表現。
徐醫師說,治療直腸癌其實最重要的是早期的發現,在醫院的統計上,在初發的第一期發現的話,五年存活率高達96%,第二期也有80%,到第三期才發現剩下55%,如果在第四期發現就只剩下5%了。大腸直腸癌好發在中高齡民眾身上,定期接受糞便潛血反應檢查是最簡單的自我保護之道。民眾如果發現自己排便習慣改變,或者上廁所時「裡急後重」,經常有解不出來的感覺時,就應該趕快尋求醫師的協助。
(文:姜讚裕 報導:大林慈院公共傳播室 201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