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活典範 慈懿會志工分享人生經驗
規劃「慈懿咖啡館」之初,人文處曾針對爸爸、媽媽們做過問卷調查,鼓勵推薦別人同時推薦自己,醫學系一年級的慈誠爸爸張懿,受邀開啟「慈懿咖啡館」的第一棒。
先前慈濟人文課時,張懿師兄曾經分享「生命的密碼與生活美學」獲得熱烈迴響,張永州主任讚嘆張懿師兄:「在班級經營的方法以及與孩子互動方面,提供很好的建議,人文處籌劃時就把他列為第一人選,因為他貼近孩子的心。」
張懿師兄,擔任過傳播系以及現在醫學系的慈誠爸爸,本身從事空間規劃設計20餘年,在室內設計領域曾獲得多項設計大獎,許多慈濟志業的建築設計上,也有著張懿師兄的巧思。
從小非常文靜的張懿師兄,哭了三天才爭取到跟著媽媽吃素,希望長大以後成為雲遊四海的苦行僧。有個同學問:「為什麼沒有出家,而成為設計師?」張懿幽默地回答:「幸好沒出家,否則就沒機會在這裡站著了!」
人人稱羨他有天份,張懿解釋:「我只是『天』天培養基因所累積的『份』量而已。」他鼓勵在座的孩子們要養成早起、整潔、節儉、孝順、勤勞、結善緣的好習慣,也就是好的基因,灑下好命的種子,為下輩子寫下更好的劇本。
好命 來自天天累積好基因
剛從傳播系畢業的盧天福好奇地問:「如果大家都追求好命的話,相對的是不是會有一群人,因為你的好命而變得不好命?那不好命的人怎麼辦?」
張懿回答:「這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我所說的好命的種子,不是教你怎麼去賺錢、講究求生技能,而是心態、觀念的問題。為什麼你生在台灣而不是在南非落後的地方?因為你過去世種下了好因、結了好緣。是要把好的習慣養成,例如:勤儉、勤勞,即使將來遇到困難,還是可以靠著勤儉過著很好的生活。」
「同學,懿爸的回答有沒有解決你的疑惑啊?」張永州主任問,盧天福微笑點頭。
「每個人在人生中都會面臨機會,當然也會有失敗的時候,請問您,我們如何度過失敗?」傳播系的周典芳教授問,張懿想了想:「轉念。很多的苦都是自己製造的,成功失敗在於自己的認定。當我們在谷底的時候,而不覺得是在谷底,而是給我機會,那就不是失敗。」
除了分享生活的美學,張懿還帶來秘密武器——「笛子」,吹奏了一曲《春到湘江》,悠揚樂曲讓人彷彿置身國家音樂廳呢!他笑說:「不是愛現喔!是要印證上人說的:『用心就是專業』。」
為了學吹笛子,張懿把握每一個等紅綠燈的時間,他說:「雖然一段一段的,一天下來也可以練習30~45分鐘。」他天天培養基因所累積的份量,才有如此卓越的人生。
『慈懿咖啡館』以多采多姿的講座活動。提供一個可以靜思、閱讀、談話以及學習的場所。透過講座及相關活動,創造知識激盪的磁場,誠摯邀請您一同品味人生。
(文:彭鳳英 報導:慈濟大學秘書室 201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