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人轉換跑道 撿拾瓶罐愛花蓮山水
賴威任曾在某光電公司擔任系統工程師,面對的是無塵室,生產機台等;因為喜歡與人接觸,一年後他決定放棄科技人的身份,轉成教育工作。原本期待的是當個國小老師,有寒暑假可以遊山玩水,但因緣際會下,他沒有成為國小教師,而是選擇來到慈大擔任行政人員,原來喜愛的遊山玩水,也變成勞動筋骨的志工活動了。
清潔打掃校園、協助八八水災、大體扶靈志工等任務,只要時間能力許可,賴威任一定參加,賴威任說:「當你把學校當成自己的家,就會願意付出。」除了參與學校活動外,假日要找賴威任,走一趟花蓮環保站通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在資源回收站裡,賴威任體會到做環保的好處。他表示,因為平常都坐在辦公室裡,沒什麼機會可以運動;而在環保站搬回收物做分類,不僅可以流汗、排除體內的毒素,也可以增進精神,讓平常的工作更有效率。

回收工作修六波羅蜜 降低欲望護大地
別人不要的垃圾,但在賴威任眼中卻說:「環保站內樣樣都是寶!」威任家裡的嬰兒車、澡盆、嬰兒衣等都是來自環保站的。賴威任笑著表示,環保站內可以修行六波羅蜜──
布施:就是付出自己的時間和勞力;
持戒:看到別人浪費不生瞋怒心,受蚊蟲咬,要守之不動;
忍辱:要不在乎別人異樣的眼光(會被人家說是撿垃圾的。);
精進:犧牲假期,為地球付出;
禪定:面對一些發出異味沒有處理好的回收物,也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智慧:學習環保的知識以及如何延續物命,發揮良能。
在環保站四年,威任看到人類的浪費與欲望,近一年來,全球氣候異常,台灣也蒙受其害,賴威任語重心長的呼籲大家:「上人說:『驚世的災難,大家要有警世的覺悟。』希望大家一起投入做環保,來保護大地生態。」
(文:李家萓 報導:慈濟大學秘書室 20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