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務前密集集訓 護理系暑期出團
蘭嶼島上的主要居民為達悟族,日治時期即已將蘭嶼設為研究區供人類學者研究,禁止外人移民開發,因此也讓蘭嶼到現在,仍保有許多特殊文化和風俗民情。
蘭嶼目前只有一間衛生所,居民生病需要到台灣治療,非常不方便。慈大護理系陸秀芳老師帶領21位同學,到蘭嶼進行社區健康服務營,主要分為兒童營隊、居家關懷、社區衛教、社區評估等。
服務他人的同時也要尊重對方的文化,進入蘭嶼前,陸秀芳老師設計多場工作坊的課程,同學在出隊前彼此熟悉培養默契;最重要的是瞭解蘭嶼當地的風俗民情與生活,才能夠帶給真正需要的服務。
尊重當地風俗人文 打開學習視野
透過與老師們的討論,在社區衛生教育方面,護理系以痛風和高血壓為主;蘭嶼為一海島,居民主食以海鮮,芋頭為主,尤其是為了應付沒有出海捕魚的日子,他們更以鹽醃製飛魚作成飛魚乾食用。而海鮮高普林以及醃製品高鹽,這些都是痛風和高血壓者的禁忌。因此,在進行衛教時,會特別提醒老人家少吃一點醃製品。

營隊中也有馬來西亞籍的護理系學學生,巫愷莉同學因為帶著濃厚的腔調,到蘭嶼也會被好奇的問:「你從哪裡來」巫愷莉表示,雖然彼此不熟,但原住民很熱情、大方就像是朋友一樣。
蘭嶼特殊的風俗民情,對大學生來說是一堂寶貴的課。例如他們在協助老人時,就要注意性別的問題;另外,由於老人生病會自己離家獨居,避免將惡靈影響到子孫,而這樣的傳統與中國人的觀念極不相同。
一趟蘭嶼之行,讓同學們思考護理工作外,學習尊重不同的個體和生活文化,對於未來的護理工作,能夠以更寬廣的心,對待每一位病人。
(文:李家萓 報導:慈濟大學秘書室 201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