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經科學新知交流 專家無私分享
【海峽兩岸神經科學研討會】第一屆在上海復旦大學舉行,第二屆在高雄舉辦,第三屆移師雲南麗江,今年(2010)輪到慈大舉辦。
藥理暨毒理學研究所所長賴志嘉表示,神經科學是現在全世界科學家研究重點,尤其人類的壽命愈來愈長,以後面對的不是只有癌症的問題,許多已知的退化性疾病如帕金森症、老年癡呆症等都和神經系統有關;但在現在臨床上,卻還找不到有效的治療方法,因為未知的領域還很多,更需要科學家彼此的分享和交流。
人體神經系統涵蓋有感覺、運動、自律神經、內分泌等,可以說是人類最複雜的系統;每天每隔幾秒鐘,就有數百億的感覺訊息,以電化學衝動的形式,沿著人體神經系統的細枝運行。
來自兩岸的教授們在這兩天的研討會,探討的主題包括有帕金森症、神經性高血壓、腦缺氧、創傷疼痛、腦死等相關的機轉。其中上海復旦大學吳根誠教授,發表電療針灸對創傷後的改善;他從創傷後小白鼠的實驗中發現,用電療針刺白鼠,確實能改善免疫系統,增加小白鼠的癒後能力。
連續四年都參與該研討會的高雄榮民總醫院華瑜教授很高興地表示:「每年在研討會上都會聽到很多新的資訊,對於神經科學研究者來說,這都是未來可以探討的方向。」
而這趟到花蓮除了分享彼此研究外,中國大陸復旦大學吳根誠教授,還特別帶來《人民日報》11月19日的報紙,《人民日報》以超過二分之一的版面介紹慈濟的四大志業,吳教授特別分享給所有參與的學者們。他同時表示,這一趟與上海復旦大學的教授們,到慈大進行專業上的研究外,更要了解慈濟人文,才不枉此次台灣花蓮之行。
(文:李家萓 報導:慈濟大學秘書室 201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