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保站換裝 發揮教育功能
連續好幾天濕冷的天氣終於放晴,慈濟基金會花蓮環保站舉辦【歲末惜福感恩活動】,也為換了新裝的環保站舉辦剪綵活動,所用的『彩帶』,是用鞋帶綁成的,上面還繫著回收的寶特瓶、光碟片等;由靜思精舍德慈法師,慈濟大學賴滄海副校長、花蓮慈濟醫院許文林副院長等人共同剪綵。花蓮環保站扮演的不只是分類回收的工作,還兼具教育功能,希望大家從自己開始減少資源浪費,預約一個乾淨的地球。
花蓮環保站於2004年元旦啟用,多年來發揮環保教育功能,今年(2010)由慈濟大學社會工作學系一年級學生,所參與重新規畫的花蓮環保站,今天正式與大家見面。社區民眾除了在這裡找到適合自己的二手物之外,最重要的是30幾個攤子,都兼具重要的教育意義,可以學習如何化腐朽為神奇。
慈大社工系同學將回收的衣服整理分類好,分為可使用與不可再使用的。看起來可以穿的就歸類到惜福屋,讓有緣人帶回家;污損的衣物,他們則發揮巧思,經過裁剪縫製變成可愛又時尚的提袋和髮夾。膠帶用完了剩下的硬紙圈,貼上美麗的日曆紙和蓋子,變身為小飾品的收納盒。DM丟掉可惜,只要有一把剪刀就可以成為有趣的童玩。
實際投入知惜福 花蓮市長稱讚志工
社工系彭偉旗同學表示,參與環保站的工作,才知道其中有很多學問,也發現大家真的很浪費,很多東西沒有拆就被丟掉了,還好慈濟志工可以把資源再利用。經過這兩個月的學習,現在一塊破布放在他面前,他也會努力的想要付予新生命。

花蓮市田智宣市長說:「慈濟一直是環保工作的火車頭,感謝慈濟人的付出。」田市長身上穿的正是由36支寶特瓶做成的保暖背心。而寶特瓶除了可以做成毛毯,衣服外,慈濟志工發揮創意,將寶特瓶切割後做成的火車,也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需要才買,不是想要就買!」陳筱茜同學說,因為參與環保站規畫,讓他對購物有了新的體認,覺得這堂課收獲很大。而結合學生,志工的心血,花蓮環保站將有『惜福愛物區』、『影音教學區』、『環保人文走廊』、『體驗實作區』和『親子活動區』,同時周遭環境有花園、綠地、是親子同遊,娛教於樂的好所在,也是附近民眾的好鄰居,更是學校與機關團體參與環保學習與觀摩的教育園區。
(文:李家萓 報導:慈濟大學秘書室 201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