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子同班習技藝 家人同事免痠痛
印尼華僑張美君帶著11歲的兒子一起來學推拿,印尼當地也有傳統醫療,類似按摩,與中國大陸的推拿不太一樣。因為先生到印尼旅遊認識張美君,兩人很談的來,結婚以後移居花蓮,張美君對台灣的生活適應的很好,有空還到移民署和衛生所當志工。學習了一個多月的推拿,美君覺得實際好用,同在衛生所服務的一位同仁肩頸痠疼,她用簡單的推拿幫助同事,效果很好。美君也表示,推拿需要不斷的練習和複習,希望下次還可以開課。
全班年紀最小11歲的張小弟,雖然有些動作因為身高的侷限沒辦法完成,但他還是很認真的學習,下了課也以爸爸為練習的對象,吳宗慶老師特別設計一些小朋友的動作,張元庭說:「大人的皮比較厚,實在是不好按。」聽的大家哄堂大笑。

刮痧按摩真本領 結緣開店兩相宜
從頭部、肩、腰、腳、背,一整套推拿也要一個小時的時間,吳老師分段教學,學員彼此練習外,還要互當模特兒。來台灣八年的印尼華僑林少玲,印象最深的是刮痧,當天示範刮痧,正好他從高雄坐飛機回花蓮暈機不舒服,刮痧後雖然頸肩多了幾道觸目驚心的紅痕,但馬上神清氣爽,見識到中國老祖宗的智慧。
將近兩個月的學習,多數的學員都是上班結束後來上課, 16堂課從沒有人缺席,學員也慢慢地熟悉基本的推拿手法了!吳宗慶老師表示,當初他是利用晚上幫家人朋友按摩,久了之後愈來愈多人慕名而來,才真正以推拿為業。吳老師鼓勵大家,推拿可以結好緣,還能促進家庭和諧,希望學員們常常練習,幫助別人也為自己習得一技之長。當場也有人建議其中一位開美髮店的學員,可以增加肩頸按摩和刮痧的服務,生意一定會更好。
社會教育推廣中心這一系列針對新住民免費開設的課程除了應用推拿外,還包括有拼貼藝術、手工皂教學、兒童繪本等,來自四川的羅明莉說:「慈濟開這些課程真的很好!」羅明莉上過電腦課,這次又報名推拿班,因為慈濟大學為新住民開設的課程,讓他有學習的機會,也認識了各地的朋友,大家聊聊家鄉的事,分享生活上的資訊。
(文:李家萓 報導:慈濟大學秘書室 201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