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器人更聰明 異常狀況馬上通知
「就做寵物機器人吧!」因為指導老師沈祖望的建議,徐煥傑、陳育楷、李培暐開始著手設計,一個符合老年化社會需求的寵物機器人;現在市面上發明的家用機器人多數以協助家事為主,如吸塵器,割草機之類的,有沒有可能機器人也具有陪伴的功能,還能隨時將老人家的狀況回報呢?三位同學花了一年的時間,成功利用樂高機器人完成了看顧的功能,加上與社群網站互動,讓寵物機器人更人性化。
身高約30公分的樂高小機器人由同學改裝,加上攝影機和掃描機,能夠識別顏色、形狀和聲音,因此當物體形狀呈現異常時(如原本應屬於直立變成橫躺,或應該在頂端的頭部變成與腳平行),寵物機器人會發出警訊,透過藍芽系統與電腦連線,將訊息傳到噗浪「跌倒了!打電話回家!」,通知在遠方的接收者。
除了預防意外,老人家最需要的還是親友的關心,寵物機器人可以藉由類神經網路中Holdfield 網路的方法,來切割聲音為訊號之情緒波形,使用者只要對機器人說出:「啊,一,嗚,ㄟ,喔!」機器人分析出使用者情緒是屬於快樂還是不快樂,將情緒狀態放至噗浪,其他親友團可以適時的給予回饋,撥通電話,留下訊息或是親自去探訪,可以避免長者因心情低落想不開呢。
因為老花眼對於一些在藥瓶上的字可能會看不清楚,寵物機器人還可以掃描二維條碼;若是拿錯藥,電腦也會告訴使用者,避免有吃錯藥的危險。
創意本於人性 真誠關懷機器比不上
設計同學之一徐煥傑表示,雖然名為寵物機器人,但所有的科技最終還是來自人性的關懷,寵物機器人只是為了讓無法時時刻刻陪在父母身邊的人,利用科技掌握父母的狀況,但長者最需要的還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關懷,如果噗浪上留了一堆訊息,沒有人去關心,就失去寵物機器人的用意。
指導老師沈祖望表示,寵物機器人最特別的是將訊息傳到噗浪,噗浪的表現方式以時間軸為主,家人或醫護人員,可以從中去了解被照護者這一段時間的作息和心情指標,可以說提供了一個本人、親人、照護機器人與醫護人員之溝通平台,以社群的力量實現未來居家照護之新模式。
寵物機器人的作品還有許多進步的空間,但也突顯出未來社會的需求,不管照護者是兒女,看傭或是機器人,了解父母的情緒,給予適當的關懷都是最重要的一環。
(文:李家萓 報導:慈濟大學秘書室 201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