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出十五載,服務是學習的過程
慈濟大學社團下鄉服務歷史久遠,像是今年剛滿15歲的快樂健康營,每年寒暑假一定是與小朋友度過,服務人次早就超過五千人了。醫學系學生組成的見晴醫療服務隊在見晴服務五年,從活動中累積經驗,學習與尊重當地文化,像以往的營隊都是大學生進駐到見晴部落辦活動,今年特別邀請當地小朋友來看看大哥哥大姐姐唸書的地方,還有安排簡單的實驗課程,啟發小朋友對科學的興趣。
今年出隊的隊伍,包括:社會工作學系馬來西亞寒假國際志工服務隊、勇闖美利稻-關山營隊、Miharasi看見晴天醫療服務隊、快樂健康營、慈濟大學慈青社希望種子營。由李錫堅副校長將代表榮耀的校旗授予每一隊伍。李副校長勉勵大家,服務他人是一種學習的過程,以前大家對服務學習不懂,會抱怨上大學是要唸書不是去掃地幫助別人,但現在社會已經慢慢知道,大學不應該只是專業的學習,學生也許現在能力不足,但在服務過程中可以知道未來如何應用自己的專業去幫助弱勢的朋友。
彩繪「社區地圖」,用行動愛部落
每一隊伍上台分享他們寒假服務的地點、對象以及活動,社會工作學系即將到馬來西亞,分享人李冠蓓搖身一變成為馬航空姐,向大家介紹他們的營隊流程,活潑有趣令大家印象深刻。在簡報中發現,包括見晴服務隊、人醫社都有「社區地圖」的課程,兩隊服務的地點也都是原住民部落,「社區地圖」的用意原來是因為大學生初到部落,想要邀請小朋友帶哥哥姊姊認識部落,但慢慢的演變成由小朋友介紹甚至是畫下自己的部落,今年兩隊不約而同加入了打掃社區的課程,讓小朋友認同家鄉外還能一起用行動愛護家園。
典禮結束後,學校送給服務隊伍救護箱,環保杯、環保筷,筆記本等,希望救護箱備而不用,而將生活環保帶給小朋友,也要為自己寫下滿滿的心得。慈濟大學教師發展暨教學資源中心表示,學校今年訂定了「慈濟大學服務學習活動經費補助要點」希望未來更多的師生一起加入關懷社會的行列。
(文:李家萓 報導:慈濟大學秘書室 20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