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尖心細 醫師發現病童症狀
臺中慈濟醫院新陳代謝科黃怡瓔主任表示,這名十歲女童是在陪親人看診時,被察覺出異狀,她以直覺認定女童是糖尿病的高危險群,因此進一步為女童檢測血糖、安排醣化血色素檢查,才得以「揪出」她門診中最年輕的糖尿病患。
女童的媽媽回想,當時女兒一年內漸漸虛胖,身高卻停滯成長,尿液還容易引來螞蟻,似乎是糖尿病的徵兆,卻因心中質疑而遲遲不肯承認,「糖尿病不是中老年的才得的嗎?」、「體重不是會減輕嗎?」、「才國小怎麼就得糖尿病?」諸多疑點,令她一時難以接受。
「沒錯!許多家族遺傳糖尿病剛開始症狀都不明顯!」黃怡瓔表示,好在女童在十歲就確診是糖尿病患,算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如果忽略或放任不管,女童20歲後,很可能會出現末梢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心肌梗塞、腎衰竭,甚至中風等併發症,如此一來孩子生命中無限希望的未來,就因此而變調。
病症有跡尋 家族病史尋源頭
依據衛生署民國九十四年的統計,糖尿病在台灣,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死亡46.2人。尤其近10年來,糖尿病有越來越年輕化趨勢,從早期四、五十歲後才發病,目前診斷的平均年齡已接近青春期的年紀(約12-14歲),醫師推測是越來越精緻的飲食,或是外食族增加有關。
黃怡瓔醫師追蹤女童家族史,發現女童母系的直系親屬三代全是糖尿病患,母親37歲時還因糖尿病併發中風、右腳大拇指蜂窩性組織炎截肢。黃怡瓔醫師呼籲:「糖尿病95%有家族遺傳的危險,有家族糖尿病史的家庭,要注意家裡的小孩,如果漸漸虛胖、沒有長高,夜晚容易口渴,就更要當心他可能成了糖尿病患!最好進一步主動到醫院檢查。」
患病年輕化 有效控制有方法
因此,黃怡瓔醫師希望人人皆應自幼年起建立正確飲食觀念及規律運動,並做好體重控制。尤其糖尿病高危險群:肥胖、一等親或二等親有糖尿病、運動量少、高血壓;體重超過 3800公克的巨嬰寶寶;年紀大於40歲者;曾有過妊娠糖尿病的婦女;多發性卵巢囊腫症候群(女孩臨床表現為月經或排卵不規律、皮膚有黑色棘皮症、胰島素阻抗性等)、高血脂(三酸甘油脂大於200mg/dl或高密度膽固醇低於45mg/dl)等,都應早期積極篩檢才能及早預防,真正做到全民防治糖尿病。
黃醫師建議已罹患糖尿病者的人,要保持血糖值正常,必須遵守以下注意事項:
1. 糖尿病患必須要依醫師的處方按時服藥、打胰島素,不能隨意自行停藥。
2. 盡量避免參加應酬聚會,導致暴飲暴食。
3. 減少或避免外食,因為外食通常多油、多鹽、多糖。
4. 避免吃加工食品,如罐頭、醃製品,這些同樣高鹽又高糖。
5. 糕餅類製造過程常添加大量的油脂與糖份,糖尿病患更要節制。
(文:梁恩馨 臺中慈濟醫院報導 2011/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