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學校要大費周章的辦營隊?因為,慈濟技術學院所培育的學生,不但強調專業知識與人文素養並重,未來進入職場後,更要以一顆柔軟的心,去面對病患與家屬,更能融入醫療團隊,扮演好每一根小螺絲釘的角色,共同守護生命。
學子涉世未深 生死衝擊難承受
慈濟技術學院所培育出來的是醫護領域的相關人才。舉凡照X光片、乳房及正子攝影的放射技術師、站在第一線照顧病患的護理師、設計復健療程的物理治療師,不但需要扎實的專業能力,還必須通過國家執照考試的認定,才能到各醫療院所服務。
甚至,負責掛號批價、病歷或病房書記的行政人員,也多是醫務管理系的畢業學生,在校期間就必須熟讀健康照護體系、疾病分類編碼等專業理論。尤其,醫療院所與一般職場大不相同,面對的是病患與家屬,所以,這些醫護相關領域的工作人員,都必須具備同理心與感恩心。
然而,慈濟技術學院的學生們,年紀最小的才十六、十七歲,最大的也頂多二十、二十一歲,勉強稱得上是「孩子」。年紀輕輕的孩子們,社會歷練十分有限,一踏入醫療院所,要面對一般人難以接受的生老病死,卻又不得不硬著頭皮去概括承受,心理上的衝擊,可想而知。
提前職場實習 柔軟應對展實力
針對醫護相關領域的科系,慈濟技術學院安排學生前往全省各地的醫療院所實習。至於其他科系,如放射技術系、物理治療系、醫務管理系,也得到各醫療院所實習,一來驗證學校理論所學,再者也有實務操作的機會,兩相應證下,才能讓病患獲得最好的照護品質。
這就是技職體系最大的特色,慈濟技術學院的學生,不但能提前以學生的身分,親身體驗職場角色,更要學習如何融入醫療團隊,找到自己應有的定位。然而,慈濟技術學院堅持的,不只是學生專業能力的提升,還有內在的人文素養與軟實力。

柔軟又實在的力量,舉例來說,鑽石、玉珮、寶石等高價值的飾品,皆須經過粗石磨練或高溫冶煉,才能煥發美麗光彩。證嚴上人曾說過,在考驗中鍛鍊軟實力,「面對批評或質疑,除了虛心接納,也要展示優點,不卑不亢。能夠柔軟應對、展現實力,也是『軟實力』——又軟又實在的力量。」
創境教養實力 守護病患承使命
「軟實力」(Soft Power)是1990年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JosephS. Nye)於《必然導致──美國強權之自然變遷》(Bound to Lead: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 一書中所提出。最早用於國際關係中,指一個國家除了經濟、軍事以外的第三方面實力,如文化、價值觀、意識形態、民意等方面的影響力。
以教育來說,軟實力就是教育文化和教育價值觀所展現的吸引力,透過優質校園文化之形塑、學校特色之營造及卓越價值觀之建立來達成。尤其,古人談教育,有四句真言:「幼兒養性、童萌養正、少年養志、成人養德。」其中的關鍵字就是「養」。
與其指責年輕人「宅」不出戶、草莓族「一捏就爛」,還不如多方創造接觸的機會,讓他們能親身接觸,才得以將心比心、感同身受。才不會製造出更多與社會嚴重脫節的「恐龍族」或無法面對現實的「啃老族」。
所以,當學生還在求學期間,慈濟技術學院便積極鼓勵學生從事志工服務,不論是擔任環保志工、醫院志工、社區服務志工或深入偏遠地區,為國小學童舉辦營隊等,目的就是要讓學生踏出狹隘的舒適圈,看見人間百態、開放封閉心態、調整既定立場,進而融入真實社會、明確職場角色;未來,也才能融入醫護團隊、攜手合作,共同承擔起「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使命。
(文:洪當明-慈濟技術學院校長)(摘自:人醫薪傳2011年3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