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為原住民重點學校的慈濟技術學院,每學期固定舉辦原住民文化體驗營,主動創造原住民學生深入部落文化的機會。沒想到,這一回花蓮馬太鞍文化巡禮的體驗營,卻有多達九成二的報名學生,都沒有原住民血統。尤其經過文化巡禮後,這一群漢人學子,可都是大開眼界、直呼過癮。
親炙原民智慧 善用大自然珍藏
在學務處原住民事務組的安排下,38位學生首度走訪馬太鞍溼地、體驗石煮法和傳統麻薯的製作等一系列的體驗,讓學生深度瞭解馬太鞍阿美族的傳統文化。
講師阿腦.拉藍解說,由於地勢較低漥,當河水經過時,水會滯留於此,因而形成濕地。濕地裡有許多特殊的水生植物,講師還摘下野薑花花苞旁的葉子,當作樂器「吸」出像是鳥叫的聲音!
中午的原住民風味野菜餐,像山蘇、過貓、佛手瓜,都是取之於濕地的當地食材。尤其馬太鞍部落居民就地取材,以檳榔葉片製成方形容器,再把滾燙的石頭,放入容器內煮熟食物,也就是所謂的「石煮法」。品嚐後,學生赫然發現,剛煮好的水芹菜湯,竟然非常鮮甜!這才見識到,原住民很懂得在生活中找尋樂趣,享受大自然賜予的一切。

之後學生親手嘗試搗麻糬,男、女學生輪番上場,沒想到卻是越搗越漏氣。因為麻糬會愈搗愈黏,拉杵的力量就要更大,這完全取決於肌肉臂力的強弱。學生姚映阡表示,從來沒有親手搗過麻糬,頂多在電視上看過,還以為搗麻糬是輕而易舉的事,還是交給男生去做吧。
尊重文化差異 省思延續傳統
學生甚至還嘗試將吃剩的米飯,放入塑膠袋,用手搓揉到有黏性,再沾上花生粉,完成了簡易版麻糬。大家都覺得既新鮮又有趣,笑說以後有剩飯,也可以自己動手做麻糬了!
身為阿美族的潘玉婷表示,現在才知道馬太鞍文化和家鄉台東太麻里的文化有許多差異。同時,也驚覺自己也快忘了自己族群的習俗與傳統。此行也讓玉婷決定,要多了解自己家鄉阿美族的文化。
非原住民背景的學生表示,很開心有機會深入在地部落與族群文化,更深刻體會到,不同的文化,只要用相同的尊重與了解,都能交織成和諧美麗的文化樂章!
(文:葉秀品 慈濟技術學院秘書室 2011/0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