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設計具人文 學習知識不打折
早在活動規劃前,慈濟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已考慮到部分家庭清寒的學童,可能無力負擔營隊費用,家長也忙於工作,或礙於路途遙遠而無法接送。因此,慈濟人文藝術營不但全程免費,還在一早6點40分即派出校車,到各小學接送學童。尤其,為了讓更多經濟弱勢的孩童有機會參與,通識教育中心邀請各國小老師,代為篩選過濾,只允許尚未參加過的小朋友報名。
慈濟志工李美金表示,小朋友都來自經濟不寬裕的家庭,慈濟要用愛和關懷,鼓勵孩子多學習,進而提升生活品質。營隊所設計的每項遊戲都不需要額外開銷,一樣能達到輕鬆、快樂的學習目標!儘管營隊活動全程免費,但課程內容可是豐富又精彩,一點都不打折扣!

自製創意陀螺 回收品素材再利用
在動態部分,營隊刻意融入環保與生態保護的概念。學員們在慈濟志工的教導下,將資源回收而來的寶特瓶,在前端約四分之一處剪下,再用螺絲起子於瓶蓋打洞,拴進螺絲,不到一會兒時間,就將環保陀螺完成了!至於打陀螺必備的線,就用回收的鞋帶,學員們躍躍欲試,還說,能不花一毛錢,就做出這麼好玩的玩具,爭先要帶回學校跟同學獻寶!
還有結合遊戲與教育意義的省水大作戰!志工引導學員,用一根湯匙,舀起碗裡的水,走上四公尺才能把這一丁點的水倒進杯子裡,讓學生知道日常生活所用的水,其實是靠一點一滴累積而成的。尤其,台灣是一個缺水的國家,人人都需要節約用水,珍惜水資源。過程中,可見學員們專注神情與小心翼翼的態度,對「水」的觀感,更是從此大不同!

生活知識國際禮儀 小學生收穫豐
除了寓教於樂的遊戲,慈濟人文藝術營也設計了靜態課程,仔細介紹細菌特徵,拿出培養皿讓學童傳閱;解釋病毒的傳染途徑,學員們藉此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還有難得的國際禮儀課程,教導國小學童,吃西餐時刀叉的擺放位置,以及高腳杯、玻璃杯的拿法,讓這一群小朋友首度學習西餐禮儀,人人彷彿成了小紳士、小淑女!康樂國小五年級學生劉哲宇表示,「印象最深刻的是國際禮儀,這是自己以前從來沒有學過的。」
在參與各項遊戲後,汗流浹背的學員們,喝上一口白開水,這時更能感受白開水的清甜與解渴,期待孩子們能從此擺脫喝飲料的壞習慣。不少學員都說,期待明年還有機會,再來參加慈濟人文藝術營,可以學到很多知識,還能夠玩得超開心!
(文:葉秀品 慈濟技術學院秘書室 2011/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