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北大安區慈少班於6月26日在臺北分會舉行圓緣活動。志工們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帶動學員;設計的學習單,讓學員分享平時生活所遇到的困難及開心的事。同時,志工也設計了運球活動來考驗學員的定力及平衡感。
走出霸凌陰霾 恢復燦爛笑容
運球活動時,湯哲琮的媽媽盧惠娟非常擔心哲琮是否能勝任這項任務。哲琮就讀國中時,竟然遇到霸凌事件,被同學關在廁所,導致他不敢到學校上課,更害怕與人接觸,最後只好選擇在家自修,邀請老師到家中輔導。
幸好,慈濟志工徐麗珠不斷地鼓勵、寫信還有送書給哲琮。雖然哲琮還是走不出霸凌的陰霾,但他非常喜歡參加慈少班,慈少班給了哲琮溫馨和安全感,讓他從此有了笑容。雖然恢復了笑容,但是哲琮見到陌生人還是會害怕。

運球活動時,該哲琮上場了,哲琮照著志工提示的方法,開始集中注意力,手緊緊握著頂著躲避球的杯子。在組員和志工的鼓勵下,哲琮一口氣將球運回終點。看到哲琮努力完成任務,志工徐麗珠和媽媽二顆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
用智慧化解煩惱 感恩知足過生活
盧惠娟感恩徐麗珠的付出,而讓惠娟媽媽高興的是,哲琮在參加今年的浴佛典禮後,回來告訴她:「媽媽,我決定要去考高中,學習更多知識和技能來幫助別人。」在家待了2年多的哲琮,終於決定再度踏入校園,以同等學歷的方式考入高職就讀資訊管理系。哲琮選擇此校是因為離家不遠,而學校校長也是慈濟志工,希望藉此能夠幫助哲琮重新融入校園生活。
志工江紅鶯說:「投入兒童精進班和慈少班已經十多年。一路陪伴學員,看著他們成長,雖然不敢說對他們付出多少,但是,相信當學員們在遇到挫折時,總會想起在慈少班所學到的《靜思語》以及慈濟所教導的智慧。」
希望學員們從慈少班結業後,還會延續課程所學運用在生活中。如果遇到煩惱時,能有用智慧來化解,讓自己的生活變得簡單,擁有感恩又知足的人生。【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李小珍 臺北市報導 2011/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