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臺灣慈濟技術學院海外建教合作、教育志工及人文國際交流,共二十位學生在三位慈誠懿德爸爸、媽媽和三位行政人員的陪同下。從7月8日至20日,在馬來西亞新山、亞羅士打和檳城展開一系列的關懷活動,包括探訪慈濟照顧戶、兒童劇的演出、還有到慈濟幼兒園當教育志工等活動。
燦爛笑容破隔閡 知足知福體會深
7月9日這一天,臺灣慈濟技術學院的學生在懿德爸爸、媽媽的陪伴下,隨著新山慈濟志工、慈青及慈少,一同送愛到新山隆華老人院。
雖然技術學院的同學都不是第一次拜訪安老院,但到海外走訪老人院倒是頭一遭。雖

面對陌生的環境,加上對院內住戶們的畏怯,同學們選擇用陽光般的笑容,感染現場每位住戶。同學們快樂的歌聲,打破彼此間的隔閡,有的住戶還敞開心房,一起加入表演中,跟志工們融成一片。
剛開始看到老人院內的情景,余亞貞同學很想哭,但為了能夠把快樂帶給他們,亞貞便告訴自己不能夠哭。「我們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哪裡不好,就開始埋怨,但是看到他們,就覺得自己很幸福。」余同學深刻體會到,做人不但要知足,還要知福。知足、知福後,也應該造福更多的人。
發揮所學獻愛心 自我反思多孝順
除了體會見苦知福外,林聖翰同學也發揮平日所學的護理知識,通過手部和肩膀的按摩,親身撫慰貧病無依的老人與殘疾人士,加上輕鬆活潑的歌唱和手語表演,為院內的住戶帶來一股溫暖與歡笑。
林聖翰很欣慰自己的爺爺、奶奶身體都很健康,過去偶而會埋怨他們要求他做事情,但經過這次的活動後,林聖翰發願要對爺爺、奶奶付出更多的孝心與耐心。他說:「我既然都能夠來這裡幫助安老院的住戶們,為什麼我就不能多幫我的爺爺、奶奶

家人般貼心照顧 珍惜體諒身邊人
到了午飯時間,同學們開始端起飯碗,協助行動不便的住戶們進食。同學們細心地把熱騰騰的飯食吹涼後,再將飯一口接著一口地餵他們,貼心的舉動,就好像是在照顧自己的親人一樣。
志工們除了學習策劃活動之外,從付出中也有很深刻的體會,從中也培養出柔軟的慈悲心與同理心。組長林宥甄同學說:「這趟行程和自己所就讀的科系息息相關,從付出中,我們可以發覺到身邊的朋友,原來需要我們去珍惜和體諒。」
在住戶們用完飯之後,參訪活動也隨之告一個段落。輕輕揮手道別,同學們帶著滿滿的感動與體會而歸。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只要肯付出,哪怕只是輕輕地一聲問候,也能照亮他人的心房。【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陳志財 馬來西亞報導 2011/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