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濟大學開學在即,副校長李錫堅與各院系師長正展開全省巡迴,為新生暨家長舉辦座談會。8月26日晚上在臺北東區連絡處,為北區學生及家長說明,出席人數約二百多人,尤以醫學系的出席率最高,整個場地座無虛席。
教學理念 以人為本
李鍚堅副校長首先介紹證嚴上人創校理念,為社會培育「尊重生命、以人為本」的優秀人才,還有學校的基本校務介紹,如目前學校有醫學系、人文社會、生命科學及教育傳播四個學院。
慈濟大學年年榮獲教育部頒發辦學優良績效獎,在社會各界獲得一致的肯定。學校規模雖不是很大,但學生人數有3200多人,學校資源豐富,尤其是「大體老師」乃為最大特色之一,且研究成果非常耀眼輝煌,在全國大學評比名列前茅,此外,學生與老師的比例為1比12,是最佳的教育狀態。

學務長林聖傑提到為了讓家長了解孩子所讀學校的教學理念,年年於開學前在全省東、北、中、南部巡迴舉辦新生座談會;家長也可以安心、放心,因為他們是進入一個充滿感恩、尊重、愛的大家庭,孩子入校並不孤單。慈濟大學的教學特色,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三軌輔導」-由諮詢中心、系導師及慈懿會,三方面一起關心學生。從今天的座談會開始即給予學生關懷,傾聽孩子心聲,和生活的陪伴與照顧,讓離家的學子,仍享有如家庭般的溫暖。
保護身心 有所堅持
穿著制服與茹素,也是慈濟大學的一項特色;不只同學穿制服,老師也以身作則穿著制服,而為了尊重生命,學校全面素食,提供營養且經濟實惠的素食,以善盡保護地球、減緩暖化的責任。每位同學更需自備環保碗筷,以及資源分類回收,確實落實環保。
人文處主任林曉君說明「慈悲喜捨」是各級學校的共同校訓,上人重視生活教育與品德教育,希望學生在自由的校風中,自律及自愛,人文展現是修於內而形於外,從行、住、坐、臥自然散發,所以提醒孩子們,慈濟大學是一座寶山,希望大家把握這四年時間盡量挖寶,不要入寶山空手而回。

優質人文 奠定一生
座談會中,勤做筆記的家長何學華,誤以為今天只是家長座談會,因此女兒沒有一起來,所以要寫筆記回去給她看。何學華表示:「孩子愈大愈需要人文素養,現在年輕人不懂感恩,我們或許沒有辦法留給小孩任何東西,學校可以給予孩子正確的品德教育,所以希望透過慈濟人文的薰陶,讓我的孩子受用一輩子。」
家長彭淑芬,本身是護理人員,今天與先生陪同兒子張宇祺參加座談會,彭淑芬認為人文在醫學領域是非常重要的,慈濟有足夠的人文,讓孩子做長時間的薰陶;薰陶不是用講的,而是需要整個環境來培育,孩子才能在無形中潛移默化。彭淑芬希望兒子張宇祺,在慈濟成為樂於助人及救人的孩子。
醫學系新生張宇祺,於座談會中專心聆聽並勤做筆記,他說:「我對於通識課程中的花道及茶道非常感興趣,這些人文課對舒壓非常有助益,我也希望可以學習樂器,日後演奏給病患聽,舒緩病人的病情。」張宇祺的一番話已經讓人感受到醫療人文,祝福這群新生在迎接燦爛的大學生活中,能有更豐富的心靈成長。【更多內容,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
(文:鄭素月 臺北報導 201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