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罹病症狀極相似 層層查證現病因
家住南投埔里的黃小姐,從小就體弱多病,經常因為感冒而往診所、醫院跑。30歲那一年因服用感冒藥後引起腹水、腳水腫問題。黃小姐表示,原以為只是吃感冒藥所導致的副作用,因為腹水嚴重,看起來就像是懷有三多月身孕。在跑遍各大醫院做了許多檢查才發現竟是肝硬化。雖然開始接受肝硬化治療,但腹水問題一直沒有起色,慢慢地也出現胸痛、氣喘等症狀。
黃小姐指出,後來聽說大林慈濟醫院的醫生很有愛心,因而尋著一絲希望,在家人的陪伴下換了三趟車才來到醫院看診。結果經心臟內科林庭光醫師做心導管、心臟超音波等詳細檢查後,總算查出造成腹水不消的原因,原來是罹患「限制型心包膜炎」。林庭光醫師指出,由於心包膜炎會造成腳腫、腹水等與肝病類似的狀況,也因此不容易確診。
不停跳手術解病灶 急時挽救性命
協助手術的心臟外科主任陳偉華表示,心包膜症狀就像保鮮膜將心臟整個包起來,黏得很緊,因此手術過程要避免傷到心臟,此外,還要避免傷到隔神經以免造成呼吸困難。他指出,利用行心臟不停的跳的方式來進行手術,將心包膜切開後,把附在心臟外的心包膜慢慢剝乾淨,總共拿掉二分之一的心包膜。術後,原本右心室的衰竭與腹水、腳水腫等症狀立即獲得改善,再使用心臟藥物治療,心臟可望恢復原來的功能,肝臟也獲得改善。
雖然心包炎易於和肝硬化的水腫混淆,但透過心臟內科醫師的經驗與專業判斷,還是能抽絲剝繭的直指病灶。林庭光醫師表示,病人有不尋常的頸靜脈怒張、肝腫,成為檢查的重要線索。如果再拖延下去,心包膜會變硬與纖維化,手術的難度會倍增,也會進而危及生命。
(文:江珮如 大林慈濟醫院報導 2011/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