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菌養紙創意足 有助資源不浪費
慈濟大學有15位同學,代表參加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舉辦的國際基因工程競賽亞洲區域賽,以慈濟環保精神為出發點,利用大腸桿菌成功培育出纖維素,未來還希望可以用光合細菌造紙。慈大福爾摩莎(Formosa)代表隊在46個參賽隊伍中獲得銅牌,雖然無緣晉級在美國舉辦的世界大賽,但同學的實驗成果獲得評審的肯定,同時也留下深刻印象。
慈濟大學福爾摩莎(Tzuchi Formosa)代表隊由分遺系、生科系及醫技系同學組成,因為深刻感受到地球暖化,引起全球性的災難,其中森林消失是全球暖化的元兇之一。人類的濫墾濫伐不但造成二氧化碳增加,還包括水土保持不良,所造成的水患等。
分遺系柯律均同學希望可以找出取代樹木造紙的方法,減少地球自然資源的浪費,因此有了這個發想,在隊友的分工合作下,找到醋酸菌可以產生纖維素,開始了整個計畫和實驗。
夜以繼日勤耕耘 苦心研發終於成
醋酸菌一般存在土壤裡和腐爛的水果中,會產生纖維素主要是為了保護菌體。將醋酸菌產生纖維的基因轉植到大腸桿菌中,在一般實驗室裡可能要花兩年的時間,因此實驗一開始,有老師好心提醒他們,兩個月真的能完成轉植計畫嗎?
慈大福爾摩莎隊長簡宏任表示,這兩個月大家輪流睡在實驗室裡培養細菌,有時一個實驗還在進行就要馬上開始另一個實驗,但在同學們的努力與堅持之下,終於有好的成績。

一般醋酸菌發展出0.0038克的纖維素需要3天的時間,但轉植後的大腸桿菌只需要4小時就有0.1197克的纖維素,只要1公升的細菌就可以產生一張A4紙需要的纖維素,未來若能成功轉入光合細菌中,再善用光合細菌的特性,只要照射到陽光,就能自動產生纖維素,此舉將大大降低能源使用,也會是紙業和紡織業的一大革命。
跨步學習國際觀 減少砍伐護大地
慈濟大學福爾摩莎iGEM團隊的指導老師有顏瑞鴻、陳俊堯、劉怡均、陳紀雄及溫秉祥。10月15日、16日由慈大溫秉祥老師和劉怡均老師帶隊到香港科技大學參加國際基因工程競賽亞洲區域賽,發表過程中,受到其他參賽國家的注目,日本在紡織科技有長時間的研究,日本參賽隊伍對於慈大同學提出的計畫感到極大的興趣,因而在比賽過後日本教授還寫信來鼓勵同學期待他們能繼續進行研究。
慈大同學張心慈表示,在參賽過程中,看到其他國家的人是如何做計畫,也認識了一些國外的師生,因而了解到做實驗不是關在象牙塔裡,而是要推廣出去,為社會帶來進步。
這次比賽,慈大在46個參賽隊伍中獲得銅牌,雖然沒有辦法前去參加美國麻省理工的世界大賽,但在利用細菌製造纖維素上面有很好的實驗成果。同學表示,將會繼續進行這項實驗,目前正在積極的轉植基因進入光合細菌,也許有一天,人類可以不需要砍樹造紙、不需要種植棉花、不需要開採石油,每個人身上穿的,手上拿的書都是細菌利用光合作用產生的纖維,還給地球一個乾淨的空間。
(文:李家萓 慈濟大學秘書室 2011/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