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漏尿問題 影響社交生活
一位40幾歲的婦女,因為運動時飽受漏尿之苦,接受手術治療後終獲改善。婦產科醫師表示,由於女性的尿道較短,約有20%至30%的婦女有漏尿問題,但很多婦女卻以為是正常老化現象而羞於求診。
大林慈濟醫院婦產科主任許鈞碩醫師表示,平均四、五十歲的婦女容易出現漏尿症狀,尤其生產過後的婦女或是肥胖、停經後老化、長期便秘和咳嗽等,都可能引發漏尿問題。因此有人整天穿著護墊或衛生紙,嚴重時甚至會讓人不喜歡外出,間接影響社交生活。
許醫師表示,尿失禁主要可分成應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及滿溢性尿失禁等四類,醫師會依病患的嚴重程度、尿失禁的類型來選擇適合病患的治療方式。其中只有應力性尿失禁可以採用手術治療,其餘則需靠復健或藥物治療。
復健或手術治療 提早享受人生
應力性尿失禁約佔各種尿失禁類型的30%,當中約10%症狀較嚴重需以手術治療。之前所使用的「無張力尿道中段懸吊術」,已屬微創手術傷口僅約一公分。新式「單切口尿道懸吊術」外觀完全沒有傷口,而手術則需20分鐘,隔天即可出院,對嚴重漏尿病患有九成以上的成功率,但目前仍需自費。
許醫師指出,一般人如果只是肚子輕輕用力,或是跑步、跳、打噴嚏就會漏尿,可能就需要手術治療,但是有些人的症狀是常頻尿,甚至來不及上廁所,這可能是由於膀胱不穩定所造成,而需採藥物或復健治療。這兩種症狀可能合併發生,由於治療方式不同,此時醫師就需評估哪個問題造成較大的困擾,以決定最適合的方式進行治療。
許醫師提醒病患,如果是輕微漏尿,通常只需做提肛運動(凱格爾運動)復健即可改善,雖然無法根治,但可以延緩接受手術的時間。但如果連走路、輕微咳嗽都會漏尿,就會建議患者接受進一步檢查,以確認是否適合接受手術治療,不必再忍受每天濕答答的生活,提早享受乾爽人生。
(文:黃小娟 大林慈濟醫院報導 2011/11/28)
※編者按:
凱格爾運動是治療婦女尿失禁最經濟實惠的方法。首先,妳可以在小便時突然『煞車』停住尿流,此時妳會感覺到會陰處有一群肌肉和肛門口的收縮,當妳可以清楚地感受到這些肌肉群的收縮後,接下來就是有效率的每日自我訓練,每日運動至少三回合、每回合每個動作(包括躺、坐、站)二十次以上、每次收縮五秒鐘然後慢慢的放鬆,等五秒鐘之後再重覆收縮。
運動的全程應照常呼吸,保持身體其他部位的放鬆,可用手觸摸腹部,如果腹部有緊縮的現象則運動的肌肉為錯誤的。熟悉要領之後,便可隨時隨地的進行,如:走路、乘車、辦公、看報、看電視時均可進行,並逐漸增加運動次數。